【摘 要】
:
自2014年以来,我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商品肉鸭群出现了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肿胀、向下弯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俗称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的病原为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也称为鸭源鹅细小病毒、新型鸭细小病毒等。目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以来,我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商品肉鸭群出现了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肿胀、向下弯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俗称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的病原为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也称为鸭源鹅细小病毒、新型鸭细小病毒等。目前,决定NGPV毒力的关键基因和NGPV跨种传播的原因尚不明确。为获得一株NGPV减毒毒株,本研究将NGPV SD株在鸭胚上连续传至F50代,将F5代尿囊液与F50代尿囊液分别感染3日龄樱桃谷鸭进行致病性试验,观察感染后鸭的体重、喙长与排毒情况。与对照组相比,F5感染组体重在14 dpi时呈极显著差异,喙长在7 dpi时呈显著差异,14 dpi时呈极显著差异,在3 dpi时10只雏鸭均出现排毒;而F50感染组体重在14 dpi时呈显著差异,21 dpi时呈极显著差异,喙长在7 dpi时呈显著差异,14 dpi时呈极显著差异,在5 dpi时10只雏鸭均出现排毒;综上所述,与F5代相比,F50代毒力明显减弱。为探究影响NGPV毒力的基因位点,本研究对SD株F10、F20、F30、F40和F50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经序列比对发现SD-F50突变的碱基位点涵盖了之前所有代次中突变的位点,将SD-F50与SD株进行碱基序列对比,发现在ITR区域中发生G26A、C61T、G320A、C355T突变,并于72、309位分别插入了碱基A和碱基T;在NS基F50与SD株的NS蛋白与V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在NS基因中,SD-F50相比较于SD株的突变为N225T,在VP基因,SD-F50相比较于SD株的突变为T465A、N703K;以上位点的改变或许会影响NGPV的毒力。为进一步探究这些突变位点与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 SD株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质粒。通过同义突变在基因组3807位引入遗传分子标记,消除Nco Ⅰ酶切位点,可后续用于区分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将重组质粒同时转染鸭胚尿囊腔与卵黄囊途径拯救病毒,然后对其进行鉴定,将其命名为rSD。本研究通过对NGPV SD株传代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SD株基因组序列在鸭胚传代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适应性突变,这些突变或许与NGPV的致病性和NGPV对鸭的适应性有关,为NGPV毒力的关键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NGPV SD株感染性克隆的成功构建也可为NGPV毒力因素与跨种传播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V-VI族化合物(V=Sb、Bi;VI=S、Se、Te)是一类窄带隙半导体材料(Eg=0.1-1.89 e V),该类材料地球储量丰富、低毒、载流子寿命长和光吸收系数高(>10~5 cm-1),同时具有高的载流子移动性、优良的光导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可见光至近红外宽光谱区域内产生光电响应,在光电探测、太阳能电池及离子电池、光催化、热电冷却装置、薄膜晶体管、相变存储器应用、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根,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乡村的发展与进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国内城市化不断蔓延发展的背景下,提供给了乡村更多的发展机会,也经受着更严峻的挑战,在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乡村的生态环境、地域文化、传统格局等方面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因此充分发掘和运用地域文化,对于保持乡村的独特性和传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总结、设计验
果园的大规模种植,带来了果园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果园的日常种植管理中,果园除草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果园规模的增长以及劳动人口减少的背景下,发展果园除草机械,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以及提高生产种植效率。针对目前市场上果园除草机械使用场景大多数都是在行间工作,株间除草机械较少,大多由人工来完成株间除草作业。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果园除草机械方向的研究成果,提出将机械臂应用于果园株间除草领域,设计一种果园株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枯竭已经成为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两大难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免费、用之不尽的能源已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启发下,研究者们研究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迅速发展,已然成为了研究热点。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剂中,二氧化钛(TiO2)因其工艺成熟、成本低、化学稳定性高、
光电化学水分解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且产物单一,易于存储,成为极具前景的太阳能转换技术之一。然而该技术依然面临着水氧化反应动力学缓慢及过电势较高等诸多挑战,严重制约了水分解的能量转换效率。因此,制备出一种高效稳定且低成本的光阳极材料是光电化学水分解产业化应用的基本前提。Ta3N5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光阳极候选材料,在AM 1.5G太阳光照射下,理论光电流密度和太阳能转换效率分别能达到12.8 m
大豆是世界重要粮油作物,荚粒是其最重要收获器官,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是菜用品种审定和产品出口重要指标。然而,荚粒性状属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目前虽有少量遗传位点被发现,但仍不能满足分子育种需求。鉴于此,本研究利用自然群体和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通过关联分析和连锁定位,寻找控制大豆荚粒相关性状遗传位点,并筛选荚粒发育相关基因,为大豆荚粒相关性状分子遗传改良提供选择标记与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
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固氮可提供其所需氮素的50-60%。但大豆结瘤是一个高需磷过程,结瘤期大豆相较于其他生长发育时期需要更多磷素营养,低磷胁迫影响根瘤生长和发育,降低固氮酶活性,减少生物固氮,影响植物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鉴于此,本研究以磷高效品种‘中黄15’和磷低效品种‘牛毛黄’在接种根瘤菌的同时进行正常磷和低磷处理,测定结瘤固氮相关性状,并对两个品种不同磷处理下28 d成熟根瘤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
锂离子电池工业是消耗锂原料最多的行业,每年对锂的需求量超过23000t。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电动汽车、便携电子设备和大规模储能电站对锂电池的依赖会进一步增强,而锂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凸显。虽然锂元素的自然丰度较高,但只有少数矿石(如锂辉石、锂云母等)和卤水中的锂浓度达到工业开采标准,并且大多数锂矿床都分布在玻利维亚、智利等少数几个国家,这给全球的锂供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陆地锂资源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