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可观的产量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畜牧饲料。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苜蓿病害也日益严重,特别是我国南方温湿气候,为苜蓿菌核病提供了生存空间。菌核病已成为制约我国南方苜蓿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病在苜蓿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受害尤为严重。鉴定和评价苜蓿对菌核病的抗病性,是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防治苜蓿菌核病的基础。目前,关于苜蓿菌核病抗性鉴定在国内仅见袁庆华一文报道,其方法也限于大田自然感病。因此,寻求快速简单的室内检测方法势在必行。本研究试图为苜蓿菌核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如浸根法、愈伤组织诱导法、离体叶片接种法等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苜蓿菌核病菌培养滤液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稀释和耐贮存等特性。不同菌核来源的毒素滤液致病性不同,同一菌核来源的培养滤液对不同苜蓿品种的致病性也有差异。用于幼苗浸根处理的最佳浓度为1~1/4倍稀释液。经滤液处理后选出的幼苗因根系严重损坏很难成活。PD培养液对苜蓿幼苗也有轻微的致病性,但可以通过稀释来减轻或消除。2.苜蓿菌核病菌培养滤液可作为抗病突变体的良好的筛选剂。诱导苜蓿抗菌核病突变体的浓度以1/10~1/5倍稀释液为好,选取4~6mm的愈伤组织块进行处理,处理时间96h为宜。3.以菌核病发生最严重的两个季节春季和秋季对同一批材料进行接种鉴定,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秋季接种的病情指数普遍高于春季。对250多份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均未发现高抗材料,仅有少量材料对菌核病表现中抗,说明苜蓿种质资源中抗菌核病材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