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的成员,是引起人类与动物临床上以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疫病的病原体。肠道病毒属共含有12个肠道病毒种(A-L)及3个鼻病毒种(A-C)。其中EV-E和EV-F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牛,EV-G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猪。肠道病毒感染动物后,引起机体呈现出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与症状,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2012年本实验室从吉林省某发病牛群中分离出BEV HY12病毒株,首次确认国内牛群存在E种肠道病毒感染。2014年本实验室又从吉林省某严重腹泻山羊群中分离出G种肠道病毒CEV-JL14,目前被收录为G种肠道病毒的新血清型EV-G20的代表种。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和山羊肠道病毒(Caprine enterovirus,CEV)均为国内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目前有关它们感染的相关报道虽然逐年增加,但有关病毒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研究缺乏。因此,研究吉林省牛肠道病毒的分子遗传变异与进化,比较牛、羊两种肠道病毒之间抗原性的差异,不仅为临床上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于阐明肠道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等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了2012年至2016年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326份疑似牛肠道病毒感染的粪便样品。结果发现,吉林省不同地区的牛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病毒感染,其感染率为10.5%-20.4%。应用病毒分离培养技术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粪便样品,接种Vero细胞,共获得8株牛肠道病毒毒株。以RT-PCR方法,扩增BEV 5’UTR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比对分析扩增出的21株毒株基因序列与GenBank现有的BEV代表毒株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发现分离出的BEV毒株与BEV HY1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9.3%-98.2%,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子差异。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分离出的BEV毒株均属于E种肠道病毒。此外,基于制备的抗BEV HY12(E种)肠道病毒和抗羊肠道病毒CEV JL14的高免血清,应用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免疫荧光试验方法,首次对BEV HY12和CEV JL14间的抗原交叉性进行了研究,确定出BEV HY12与CEV JL14之间存在一定的抗原交叉性,但仍属于不同的血清型,该结果为今后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控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