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皮肤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到分子、细胞、生理、生化和物理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由于机体修复机制的失衡,病理性瘢痕常常形成。影响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因素主要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使瘢痕组织从皮肤表面渐渐凸起,从而形成病理性瘢痕。病理性瘢痕的常见类型有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HS)和瘢痕疙瘩(keloid scars,KS)。瘢痕疙瘩是逐渐从皮肤表面凸起,超过原有损伤范围,并侵入周围正常组织。KS的人群患病率存在种族差异,在黑种人、拉美裔和亚裔人口中患病率较高。虽然KS是一种皮肤良性肿瘤,但其严重影响美观,常常伴随不适症状,如疼痛、灼热和瘙痒等,甚至会影响功能,可对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患者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寻找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今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治疗KS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但每种治疗方法均各有利弊。因此为了互补各个方法不足,综合治疗常用于临床治疗。常见的KS综合治疗有:手术结合放疗、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冷冻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等。其中手术切除后联合放射治疗被普遍认为是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案。现阶段术后放疗主要应用的射线为90Sr-90Y及加速器电子线。本次临床研究中,将术后90Sr-90Y照射及术后加速器电子线照射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并比较,旨在探讨两种方案治疗KS效果差异。方法:1、资料:本研究对象筛选条件如下:临床诊断明确为KS的患者,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系统疾病的患者,年龄范围为5-77岁,自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患者,总数是254人。本研究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手术后行90Sr-90Y敷贴治疗,共116例,其中因电话号码错误或电话未接通等原因失访患者16例,失访率13.80%。成功随访100例,其中男26人,女74人。KS数目共118个,位于颅面部7个、颈部9个、耳部36个、胸部26个、肩背部7个、腹部14个、会阴4个、四肢15个。B组:手术后行单纯电子线治疗,共138例,其中因电话号码错误或电话未接通等原因失访者25例,失访率18.12%。成功随访113例,其中男25人,女88人。KS数目共142个,位于颅面部4个、颈部10个、耳部56个、胸部38个、肩背部13个、腹部6个、会阴3个、四肢12个。2、治疗方法A组:在术后24小时内行放射治疗。用厚约3mm的胶皮屏蔽瘢痕疙瘩周围正常皮肤,用由中国原子高科提供的90Sr-90Y敷贴器直接放于切口表面进行照射,照射7-8天,每天一次,共DT2000c Gy-DT3000c Gy。B组:在术后24小时内行放射治疗。在皮肤表面画野并勾画靶区。照射野包括手术切口周围2厘米。应用设备为医科达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根据瘢痕疙瘩的高度,常选用E-6Me V电子线,垫5mm等效膜单前野照射,DT/f200c Gy,10-15次,每次1野,1野同照,每日1次,共DT2000c Gy-DT3000c Gy。3、疗效评价:痊愈治疗后1年内无复发,手术切口愈合处无病理性瘢痕形成,自觉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1年内瘢痕疙瘩无明显生长,手术切口愈合处有瘢痕形成,切口外观平整或瘢痕稳定后高出皮肤<2 mm,局部变软,可稍有色素沉着,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1年内瘢痕疙瘩明显增长,手术切口愈合处有瘢痕形成,瘢痕再次增生程度较前改善,瘢痕稳定后高出皮肤>2 mm,局部变软,可伴有色素沉着,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1年内瘢痕疙瘩复发,甚至较治疗前增大,体征及自觉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4、不良反应:放射治疗皮肤反应采取RTOG放疗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估5、随访方法: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随访及电话回访得到结果6、统计方法:采用SPSS软件,χ2检验对两组进行总有效率的比较,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及不良反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瘢痕疙瘩治疗疗效评价标准,A组总有效率为69.49%,B组总有效率为77.46%。两组相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A组男女性别疗效相比较,男性64.71%,女性71.43%,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B组男女性别疗效相比较,男性72.09%,女性79.80%,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A组各年龄段疗效相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B组各年龄段疗效相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A组各部位疗效相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B组各部位疗效相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A组高低张力疗效相比较,高张力66.04%,低张力72.31%,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B组高低张力疗效相比较,高张力68.18%,低张力85.53%,P<0.05,治疗总有效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高张力疗效相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低张力疗效相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根据RTOG分级,将两组早期副反应进行比较,P=0.009,P<0.05,A、B两组RTOG早期副反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TOG分级,将两组晚期副反应进行比较,P>0.05,A、B两组RTOG晚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1、90Sr-90Y敷贴器与加速器一样,是纯电子线的母体。90Sr-90Y敷贴器与加速器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2、张力较高部位复发率较张力较低处复发率高。3、性别、年龄与瘢痕放射治疗疗效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