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虽然近几十年来对肝癌的诊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总体预后提高不明显。究其原因,肝癌极高的转移复发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障碍。 血道转移是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但肝癌细胞对肝内血管的侵袭具有选择性,肝癌倾向于侵袭门静脉,并继而形成癌栓。门静脉侵犯是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合并有门静脉侵犯的肝癌患者常因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或肝内多发转移而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即使有机会行手术切除者,术后复发率也高达60%。病理学研究证实肝癌侵袭门静脉是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播散及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根源。因此,阐明肝癌侵袭门静脉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肝癌门静脉侵犯机制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肿瘤角度,虽已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因素,包括1)癌基因、抑癌基因;2)蛋白水解酶;3)黏附分子;4)促细胞运动因子;5)血管生成等,但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仅停留于相关性水平,其机制尚未深入阐明;且这些因素为实体肿瘤共有,缺乏特异性,尤其无法解释肝癌门静脉侵犯倾向性这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肿瘤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时时处处受到宿主影响。肿瘤侵袭转移与瘤周宿主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肝癌门静脉侵犯倾向性的研究也应从肝癌本身及癌周宿主微环境两方面加以考虑。 肝小叶门管区、中央静脉区微环境存在差异。研究表明门管区存在区域性分布的趋化因子(Chemokines)。趋化因子是一类细胞因子样的具有趋化作用的分泌型小分子蛋白质,在调节白细胞定向移动、淋巴细胞归巢、免疫应答、HIV感染和血管生成等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趋化因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侵袭转移中作用研究甚少。 分布于宿主门管区的趋化因子是否有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诱导肝癌细胞侵袭门静脉?肝癌细胞接受趋化因子的信号刺激后侵袭能力有何变化?趋化因子调控肝癌细胞侵袭的可能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是什么?此外,能否通过阻断趋化因子与肝癌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而抑制肝癌侵袭转移能力?对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