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国防的巩固。新中国60年,我国的钢铁产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从数字上来看,新中国成立当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2008年为5.84亿吨。但是,钢铁产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原料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关键阶段,原材料供应、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运输负荷等问题已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连带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使我国的出口规模锐减,过度依赖外部的增长模式面临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近几年来,山西省在节能减排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作为一个资源型省份,多年以来形成了以高耗能为主的重化工业结构,工业总体能耗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低,新型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展缓慢,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当前,能耗水平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对于山西这个能耗大省来说,在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能否转变钢铁产业的发展模式,降低能耗水平,关系到山西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针对山西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文章还比较少,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切入主题,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内涵等,并借鉴了先进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包括宝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曹妃甸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这是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山西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山西钢铁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山西钢铁产业2003-2008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DEA模型进行效率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山西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及关键点,最后以太钢及其不锈钢园区为例,构建了山西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小循环模式和中循环模式,最后提出了山西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