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我国青年党员的主要的储备基地,培养着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为中国共产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大学生党员的健康,尤其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健康状况如何,会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建立一支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关乎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整体风貌,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现今正处于社会转型、信息高速传递转换的大数据时代,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以不同的方式无所不在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这对价值观正趋于稳定的大学生党员而言,他们的认知、情感等会造成重大的冲击和考验,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较大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从源头上培育更健康、更积极的党员队伍,引导广大大学生党员积极面对现实中的冲击和挑战,认识到自身有待进一步挖掘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而促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论文围绕以下五大方面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以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为研究切入点的选题背景及其选题意义,介绍当前国外、国内学术界对此相关论题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等。第二部分梳理当前学术界对积极心理学品质的研究,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员的特点说明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这一概念和应具备哪些品质。同时,通过梳理马克思人学理论、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美德的思想,说明培育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基于自编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和个体访谈的基础上,探明当前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表明,尽管当前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发展状况良好,但存在对积极心理品质缺乏深刻认识、党员角色意识缺乏和集体主义精神贫乏的问题。同时与普通大学生对比的数据表明,大学生党员在知识和智慧维度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上述现状的梳理和对比,分析产生以上现状的原因。第四部分依据第三部分的现状以及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对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考。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