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体重变化与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相关的信息,评估每日体重监测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住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严重创伤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以及住院期间有无休克、有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无发热、有无腹泻、是否在入院48小时内进行肠内营养、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热卡量,容量指标以及患者预后指标。按设定标准进行体重测量、出入量测量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围的测量。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不同预后组患者每日体重变化的差异。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体重变化的危险因素,以及体重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研究周期内共有符合标准的65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对象的年龄为54±17岁,其中男性有41(63.1%)例,女性有24(36.9%)例。入ICU时的BMI为22.0±2.7 kg/m2,ISS 评分为 22±5 分,APACHE II 为 15±6 分。2、65例创伤患者一周内体重变化以负性变化趋势为主。随着住院时间延长,体重波动的幅度逐渐下降,标准差从1.37下降至0.34。3、住院期间有9例发生死亡,存活56例。死亡组患者每日体重变化平均0.46±0.5kg;一周内累计体重变化平均3.2±1.2kg。存活组患者每日体重变化平均-0.25±0.7kg;一周内累计体重变化平均-1.8±1.5kg。两组患者相邻两日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8,P=0.482);而两组间体重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94,P<0.001)。两组患者一周内累计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累计增加值相差 5.02kg,95%CI 为 3.97-6.07,t=9.54,P<0.001。4、患者一周内每日体重的变化与每日液体进出量的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r=0.69,P0.001)。而每日体重的变化与每日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的变化有弱相关性,r分别为0.13和0.10,P分别为0.005和0.035。5、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仅每日液体进出量的变化是每日体重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4,P=0.01)。促进患者一周累计体重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ISS,高BMI,每日液体正平衡;而48h内开始肠内营养患者体重不会促进累计体重增加(OR=-0.41)。6、影响住院病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高ISS值,高BMI,每日液体正平衡,每日体重增加(OR=1.05,1.39,1.03,2.01和3.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和低龄是呼吸机使用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12和-0.46。危险因素依次是合并休克,高BMI,每日体重增加和高ISS,OR值分别为2.6,0.48,0.48和0.14。女性和低龄是ICU住院时间长短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04和-0.45。危险因素依次是合并休克,高BMI,每日体重增加和高ISS,OR值分别为3.09,0.49,0.43 和 0.07。结论:1、严重创伤患者入ICU早期体重变化呈负性变化趋势,病情极其危重并死亡的患者体重呈增加趋势。2、患者的累计体重变化与液体变化关系密切,也与患者的性别,BMI和病情严重度相关,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与控制体重增加相关。3、一周内体重的增加是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