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乔治·爱略特矛盾的女性主义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爱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乔治·爱略特的写作生涯长达30年,她先后创作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亚当·比得》、《织工马南》以及《米德尔马契》等优秀的长篇小说。她的写作风格严肃又充满智慧,同时富有深刻的哲理。   自她的作品出版以来,评论界对于她是否属于女性主义作家一直有很大分歧。反对派评论家认为,在爱略特的小说中,女主人公们在面对男权社会的压力时都选择了妥协和屈从。无论她们曾经如何为了自己的抱负和希望,对社会的不平等进行过反抗,但最终都会放弃自己追去的目标,从而选择为她们的家庭和家人做出自我牺牲。例如,在爱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多萝西娅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帮助卡苏朋完成他的伟大著作,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嫁给大他将近三十岁卡苏朋主教。然后婚后的生活让她绝望,因为卡苏朋能给予她的只有物质,他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位对他无比崇拜的忠实听众,而非助手。对于婚后生活的不幸,爱略特选择了放弃理想,做一名顺从丈夫的妻子。她把自己的伤心与绝望压抑在内心,同时把照顾卡苏朋视为自己的义务,处处忍让,直到死神拯救了她。在卡苏朋死后,看似多萝西娅开始觉醒,放弃了自己的名誉、地位和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嫁给了威尔,但是她还是为了家庭选择了自我牺牲。与威尔结婚后,她还是不能直接参与社会活动,而是回归到家庭生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辅助工作,为丈夫提供妻子式的帮助。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也是为了家庭选择了屈从。因为家人对她的压制,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爱情。这一切都表现出男性在婚姻家庭中占有绝对的主导权,而麦琪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只能屈服于男权社会。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乔治·爱略特却是反传统的。在她的小说中,她打破了长期以来女性的“失语状态”,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女性的处境和经历。此外她不顾亲友的反对,坚持与已婚的乔治·亨利·刘易斯(George Henry Lewes)生活在一起,这堪称离经叛道之举。此外,爱略特与女权主义者的密切交往,并写文章支持女性在教育、婚姻和职业上争取自己的权益都让支持派评论家认为她是一个敢于挑战男权社会的女性主义作家。   正是由于乔治·爱略特的女性主义观是矛盾的,爱略特并没有在她的作品中塑造像她本人生活中一样敢于挑战男权社会并积极为争取妇女权益而斗争的女主人公。她一方面在其作品中表现女性应该做出自我牺牲来成就男性的抱负的保守态度,将女性定义为男性的附属品;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争取女性权益。   本文将首先介绍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及妇女,特别是女性作家的社会地位,进而通过分析爱略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经历,以及她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来阐述她对于女性主义的矛盾态度。最后分析造成她矛盾的女性主义态度的三个原因:她的人文主义宗教理念,社会现状的影响,以及爱略特本人对于女权运动的独到见解。
其他文献
摘要:连续波多普勒(CWD)接收器新一代解决方案采用了已投产的高集成度、双极型放大器和CWD混频器/波束成型芯片组。新方案能够保证CWD接收机无法做出妥协的诊断特性。采用双极型放大器和CWD混频器波束成型电路能够使系统达到“高端”CWD的指标,在下一代结构紧凑的超声设备中有效改善诊断工具的性能。  关键词:超声;连续波多普勒;医疗电子;MAx2038;MAx203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
诺斯洛普·弗莱视野宏大,其神话理论涉及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以往研究主要将弗莱的理论源起归纳为荣格的心理学、弗雷泽的人类学与斯宾格勒的历史观。然而,一方面,弗莱在其理论中多次提到利科的诠释学观点,其原型批评受到了利科隐喻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弗莱用神话解释文学、自然及社会,其理论具有解释力,并体现了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主张。本文将弗莱神话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分别总结为原型、整体观
学位
《远大前程》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后期的代表作,与其他此类作品一样,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批判,并给予广大普通
学位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1989)最后一章中提出的假设,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