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需要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基础,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我们进行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深入研究高中生的数学课堂学习需要特点,及时把握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需要满足的程度状况,探索通过改善课堂教学状况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途径和方法,不仅有利于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真正落实和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学生的学习需要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也是相互激发、动态生成的,深入的研究也有利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与延伸。本课题立足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借助现代课程论、数学教学论、数学学习论,以实证的方法展开,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学习需要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主要分析了需要及学习需要的概念、学习需要的满足的概念、学习需要的类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主要课型、学习需要分析及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学习需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等。其次,在前面有关学习需要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参考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结合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实际及调查结果,将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需要分为探究的需要(即求知的需要)、自我完善的需要、表现的需要、理解及情绪调节的需要、爱的需要、支配及自我控制的需要、实现的需要、课堂策略的需要、课堂资源的需要等九个维度。同时又将此细分为二十个具体方面:数学知识面的需要、深化知识理解的需要、例题精讲的需要;课堂练习题型的需要、自我能力提高的需要;课堂自我表现的需要;新课导入形式的需要、课间插曲聊天话题的需要;获得帮助的需要、获得他人认可、关注的需要;课堂自主时间时间的需要、自我惩罚的需要、秩序的需要;获得学习反馈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解题技巧的需要、教学策略的需要、学习策略的需要;教学媒体的需要、教师素质的需要等。然后,笔者选取部分高中生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具体分析,得到了高中生对数学课堂学习需要程度及学习需要满足程度先后次序和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需要的具体内容及具体内容的满足状况在年级之间、男女性别之间以及优良中差不同学习程度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结果:高中生将对优秀教师素质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随年级升高,高中生数学学习需要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整体上,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需要在男女性别间及优良中差不同学习程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在某些个别具体方面上有些显著差异。在学习需要满足方面,从整体看,高中生的数学课堂学习需要处于大部分能满足状态,且得以较好满足方面与学生需要方面并不一致。年级间,高一满足得分最高,高三其次,高二最低。性别上,男女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满足程度在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具体方面上有些差异。在不同学习程度上,高中数学学习需要满足程度随学习程度的增高而增高。最后,在第三章调查结果与第四章调查结果分析与原因探索的基础上,依据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及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结合研究过程中一些相关理论总结以及自己多年从事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与反思,尝试提出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需要的培养的策略和学习需要满足的策略。培养策略: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唤醒其学习需要;充分利用现实题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价值,引导其自主产生内部的学习需要;运用不同学习手段和工具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指导学生正确掌握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巩固已有学习需要。满足策略:教师应注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珍视学生差异;教师应注重数学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应做好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注重设计的层次性、教材展现的生成性、学生的智力参与性、课堂关系的融洽性;教师应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