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SPF是由IETF的IGP工作组为IP网开发的一种能适应大型网络需要的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可以迅速地检测AS内的拓扑变化,经过一个比较短的收敛期后,重新计算出无环路由。在OSPF中采用的是Dijkstra算法来实现最短路径的计算,做到了选路的高效、可靠。不同的算法在时间上的开销是不一样的,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对于一个大型的网络来讲,选路的效率往往就是网络的生命,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对OSPF路由协议的进行路由计算的工作机制进行剖析,对其采用的最短路径树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证明。通过对协议相应规范的分析,给出了OSPF路由协议的功能模块划分及相应架构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工具软件得以实现。运用仿真软件建立网络仿真模型,进行业务流量和路由仿真属性配置,运行仿真并收集仿真结果。通过与其他两种在算法上有代表性的IGP路由协议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了在CPU占用、带宽占用、吞吐量、时延等方面OSPF协议的优势和不足。OSPF协议在算法上存在着不足,当网络中某条链路发生变化时,需要调用路由算法重新计算最短路径树,这样增加了计算量,不利于快速收敛。也就是说,几条链路状态的变化会导致每个路由器重新计算自己的SPT和相应路由表的完全更新,这影响了OSPF的收敛速度。在与其他协议的仿真对比的结果的说明了这一问题,针对于其算法上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即最短路径树的增量算法,只在路由变化受影响的区域和分支重新计算,提高路由收敛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