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好坏,除了与治疗方法有关外,还与其面对疾病以及应对生活能力的自信心有关。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是否有有去实施某一行为能力的信心与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评价。严重的COPD很大程度地使患者肺功能减退,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至于生活难以自理,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导致自我效能降低,自我效能降低又影响其参加更多数的日常活动,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文献指出通过专门医护人员上门对家庭病房中COPD患者指导可改善其自我效能,但受制于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紧缺及上门服务费用高等因素,需要个合理的来帮助家庭病房中的COPD患者。远程医疗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低廉等优势,可探讨应用远程医疗手段对于COPD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是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比较患者在接受远程医疗前后的自我效能的变化。本次研究的对象为COPD患者--伴有呼吸衰竭,需要氧疗和持续(间断)呼吸支持治疗(包含气管切开后),稳定后具备到家庭病房治疗的COPD患者。评价工具采用由西方学者wigal J K编制的COPD自我效能量表(COPD Self-EfficacyScale, CSES)中文版,考虑到本次收入患者病情较重,难以行动,因此去除有关行动因素的自我效能评分。首先在患者未进行远程医疗技术前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自我效能评分在接受远程医疗技术指导治疗后一定时间,再次统计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析前后COPD患者自我效能变化。结果:远程医疗技术干预后患者COPD自我效能总得分(远程支持前2.15±0.21,远程支持后2.39±0.20),负面因素影响(远程支持前2.14±0.14,远程支持后2.48±0.14)、日常行为因素自我效能得分(远程支持前2.75±0.38,远程支持后3.44±0.73)较未接受远程医疗技术支持前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在情绪波动方面(远程支持前1.96±0.37,远程支持后2.14±0.24)以及环境温度方面(远程支持前2.19±0.24,远程支持后2.15±0.41),患者自我效能得分较未接收前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1、远程医疗技术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管理和应对呼吸困难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2、在负面影响因素以及日常行为因素方面,远程医疗技术对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有着明显作用。3、远程医疗技术对慢阻肺患者情绪波动以及环境温度方面的自我效能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