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多学科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ya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升机以其飞行灵活性通用于世,但也伴随着一些特有的问题如:振动水平高、噪声大和严重的结构疲劳问题。旋翼是直升机的主要激振源和噪声源。低振动、低噪声是直升机旋翼设计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旋翼减振降噪设计技术仍然是直升机工程设计中尚未完全攻克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运用现代优化技术,建立了一种旋翼多学科综合设计方法,旨在通过高效集成的设计信息交互策略,消除学科间的孤立描述,实现多学科的协同耦合关系,最终实现直升机旋翼减振、降噪、提高寿命等的设计目标。本文研究旋翼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旋翼系统设计是涉及多个学科门类的复杂工作,是典型的多学科综合设计问题。为此,本文研究着力发展了精度可靠、合理匹配的旋翼多学科理论分析模型,并将旋翼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气动声学、疲劳强度和飞行力学配平等多学科模块有效集成。最后,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技术,解决了旋翼多个学科设计和综合优化问题。本文重点开展了旋翼多学科综合分析模型、计算方法和验证研究,建立了气弹框架下的旋翼多学科综合分析方法:(1)在桨叶结构模型部分,发展了基于中等变形梁理论并考虑了剪切自由度和先进几何外形(前冲/后掠、下反)的全耦合19自由度有限元折梁模型,提高了先进几何外形桨叶位移、应变能、动能等动力学描述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了六点高斯积分梁单元以减少结构模型的自由度。(2)在桨叶气动力模型部分,建立了采用L-B动态失速模型、Johnson自由尾迹的桨叶气动模型;并构造了内外两层循环实现旋翼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飞行力学配平的耦合求解,其中内层气弹周期响应计算采用了三节点五阶埃米特格式的时间有限方法,外层配平迭代采用了Newton-Raphson方法。(3)在气动噪声模型部分,根据气弹耦合分析得到的气动载荷信息采用谐波法计算旋翼远场噪声。(4)在强度评估部分,根据桨叶剖面动载荷与运动信息,采用中等变形梁理论计算剖面应力,实现对桨叶的安全疲劳寿命的评估。最后以SA349/2直升机中等速度前飞状态为例,对动力学模块进行了验证;以UH-1直升机旋翼为例对噪声计算模块进行了验证;结果吻合度良好,表明了本文多学科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本研究提高了旋翼多学科综合分析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旋翼多学科分析中气动力计算精度这一关键问题,本文采用松耦合策略发展了CFD/CSD耦合分析方法,并以增量法将CFD计算得到的旋翼气动载荷引入气弹综合分析中。CFD模块采用动力学综合分析代码输出的配平解、响应信息、驱动和更新旋翼网格,并将CFD气动力构造成增量的形式以传递给综合分析模块;耦合计算收敛的标志是特征剖面气动系数增量。根据收敛后的CFD流场及载荷信息采用Lighthill声类比方法重新计算了旋翼噪声,并将气动载荷/结构载荷/噪声计算结果与综合分析代码的计算结果做对比,加深了对旋翼载荷/气动/噪声问题的理解。通过SA349/2直升机在小速度和中等速度前飞状态下的算例分析,验证了该CFD/CSD耦合策略的有效性和耦合算法的稳定性。在后续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中,基于旋翼多学科综合分析模型和CFD预定气动载荷,进行了旋翼多学科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了解决旋翼多学科优化问题的多级策略。(1)建立了高精度的面向工程设计的桨叶剖面参数化模型,实现了有效设计空间的定义,准确描述了工程设计约束,提高了优化设计方案的工程可行性。(2)提出并构建了直升机旋翼多学科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实施流程,实现了以桨叶敏感段的结构设计参数和气动外形设计参数(前冲/后掠角、上反/下反角、弦长配置等)为优化设计变量;以旋翼减振、降噪及削减疲劳应力、减重等为优化目标;以旋翼性能、固有频率配置和气弹稳定性等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流程;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实现旋翼多学科设计的全局寻优。(3)利用本文提出的多学优化设计方法,分别完成对某型工程旋翼的减振/减重/提高结构疲劳寿命优化设计和某缩比模型旋翼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解决了其桨叶设计中的问题,同时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还针对一种通过转速调制和引入摆振-变距耦合实现旋翼姿态操纵的无自动倾斜器新构型旋翼,开展了动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综合分析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模态阻尼识别、悬停动响应/稳定性分析、前飞配平/稳定性分析,揭示了其动力学耦合机理、基本动力学特性和气弹稳定性特征,为这种新构型旋翼的设计提供了基础理论。
其他文献
报纸
由于高超声速流动中存在着熵层、复杂波系干扰以及高温气体效应等复杂流动现象,相对于低速流动而言其颤振问题也更为复杂。对于这类问题,除了进行正确细致的高超声速流场数值分析外,还必须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以验证分析的正确性,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高超声速风洞颤振实验。由于风洞中难以达到高空流动的高焓条件且吹风平台时间较短,在高空飞行中的气动热现象难以再现,因此地面风洞实验仅能考核除气动热以外的气动弹性问题。另外
学位
基于TBCC动力的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未来几十年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其中前体/进气道气动布局设计技术尤其是一体化设计方法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现阶段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内外流一体化的气动布局设计呈越来越多趋势,但基本不涉及宽速域的因素。以此为背景,本文将重点针对乘波布局在TBCC宽速域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上应用形式单一的问题,开展了前体/进气道/翼身内外流一体化全乘波气动布局设计技
学位
压电-压磁夹层结构是层状复合材料或器件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其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且通过调整材料的极化方向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磁电转换效应。根据磁电转换机理可知,层状结构磁电耦合效应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结构边界必须有机械约束来确保主动变形可以传递;二是层间完美的界面连接来保证主动变形可以传递给被动层。前者一般通过结构边界固支或铰支来实现。对于后者,由于层间变形不协调性,在器件生产和服
学位
随着现代航空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探测设备、中远距精密制导武器不断问世,飞行器的生存与飞行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雷达天线舱作为飞行器头向三大强散射源之一,其隐身技术成为飞行器隐身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减低其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最实用可行的做法是采用隐身雷达罩的方法。本论文以隐身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与发展的紧迫需求为背景,在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学位
压电材料以其独特的机电耦合特性使其成为实现微电子机械系统功能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压电材料的脆性特性和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研究压电材料断裂问题,尤其是动态断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电磁学理论,当含裂纹压电材料置于电场中时,电场将在其界面诱导静电面力,这种静电面力称为麦克斯韦(Maxwell)应力。Maxwell应力的出现使得裂纹边界条件变的更加复杂。当包含裂纹的压电材料受到外力和/或电载荷
学位
报纸
新课程理念注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在共育模式下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绘本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与家长及时进行整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围绕着家园共育视角展开分析,结合幼儿绘本阅读的方式展开论述,简述了现阶段绘本阅读存在的问题,从发展、延伸、提升、环境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以供教师
期刊
目的 ELISA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中纤溶酶原残留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及应用。方法按照方法学验证的要求,对专属性、线性与定量范围、样品稀释线性、准确性、精密度、耐用性、样品稳定性进行验证分析。应用该方法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主要工艺步骤样品及成品中纤溶酶原残留量,并进行分析和控制。结果专属性验证结果表明,制剂缓冲液对检测结果无干扰,准确性均在(100±10)%以内;线性和定量范围验证结果表明,在
期刊
火星探测是继月球探测又一个地外星体探测热点,其代表当前航天技术的制高点。而火星着陆器性能优劣决定了探测器软着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探测计划的开展。火星着陆器的着陆缓冲机构作为着陆器最为核心的部件,是火星探测器实现软着陆的核心技术载体。鉴于火星星表环境复杂,存在大量石块、风尘以及漂浮物,且地球与火星间无法实时通信监控着陆,这对火星着陆缓冲机构设计、软着陆缓冲特性及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