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和异常天气的困扰,世界各国在加强气候合作的同时,亦各自探索着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巴黎气候协定》表明各国已达成了加强环境治理的共识,也使各国承担着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责任。我国在雾霾和国际减排承诺的压力下,已于2013年试点运营了碳市场,并拟于2017年在全国构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力图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市场机制有效降低碳减排的成本。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碳金融运行体系的核心,近年来亦倍受关注。碳交易市场作为强制减排政策所形成的人为构建的市场,其制度设计对于市场运行以及碳减排活动具有关键性作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U-ETS)是全球最早运营的碳交易体系,目前也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碳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体系在实践中发展、几经变革。欧盟碳交易体系的框架,特别是其改革的进程、绩效及方向,将为我国构建碳市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进而推进中国的低碳发展。研究欧盟碳交易体系还将丰富低碳经济和金融理论,并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持。本文研究了欧盟委员会的相关法律文献,运用文献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明确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价格机制崩溃等问题是推动其制度改革的主因。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提高碳配额供给灵活性的制度变革有助于完善碳价机制。通过对中国试点碳市场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剖析了中国试点碳交易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改革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对策建议。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自2005年开始正式运行,在第一阶段(2005年—2007年)由于体系制度不完善等多重原因导致碳配额的供给远高于需求,碳配额的价格出现了断崖式的暴跌。在第二阶段(2008年—2012年)和第三阶段(2013年—2020年)不断对交易体系进行讨论修订完善。本文从碳减排的背景与理论基础入手,剖析了碳排放权的属性,明确了碳交易体系与其它碳减排政策相比的优势,介绍了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形成的碳金融市场以及指导碳市场交易的法律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并着重分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减排范围与目标,配额分配方案与方式,交易标的,灵活机制、碳泄漏问题,碳市场新进入者和退出者的规则,碳市场的连接问题以及为了保障碳交易的长期性所采取的制度框架。在系统详细地分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后,在肯定欧盟碳交易机制成就,明确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优点的基础上,探讨EUETS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缺陷和效果欠缺,从而论证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进而从稳定市场储备,延迟拍卖,调整线性降低因子等方面具体介绍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制度改革的框架,并深入剖析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扩大减排范围、强化管理职能、限制低效机制等。进而,文章重点剖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六项相对重要的改革措施,采用逐步增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法对已经实施的五项改革措施加以实证分析,探讨改革措施是否有助于促进碳价的平衡,从而评估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绩效。碳排放配额跨期交易的改革以及对配额上限逐年递减的改革有助于平缓碳排放交易价格。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只有改变交易体系中的供给端和体系的灵活性的改革才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最后,文章对比分析了中国试点碳交易市场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异同,并剖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了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