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柿树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造成的,在全世界产柿国家均有发生。在浙江淳安地区柿树炭疽病引起枝条枯萎,叶片脱落,甚至整株死亡,给当地柿树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炭疽菌为了侵入寄主组织,采用各种侵染机制,提供了研究真菌致病性的分子和细胞学极好的模式。本文以浙江淳安地区无核柿炭疽病为研究对象,报道对病原菌形态学和系统学之间关系、病害发生规律、真菌—寄主互作的细胞学和寄主专化性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柿树炭疽菌形态和分子特征。柿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分生孢子在自然寄主和人工培养条件下形态特征相似。在枝条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盘通常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顶部钝圆,基部平截,分生孢子盘中的孢子包埋在基质中,紧密结合在一起。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的rDNA ITS序列联配显示,其序列是相同的。用UPGMA方法分析ITS1-ITS2序列构建的炭疽菌系统发育树把6个柿树炭疽菌菌株和其它寄主上的胶孢炭疽菌或其有性型围小丛壳菌菌系分入同一个组,与根据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在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用DAPI荧光染色观察到核相发生两次有丝分裂变化。第一次有丝分裂发生在分生孢子固着在聚苯乙烯塑料培养皿中3-4h后,随后,分生孢子中部形成一个隔膜,把它分成两个细胞。6—7h后,分生孢子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仅发生在产生芽管的细胞中,分裂后,一个核还保留在原来的细胞中,另一个核通过芽管移入附着胞中。 柿树炭疽菌在枝条上越冬菌态及数量。病枝表面柿树炭疽菌孢子较稀少,并伴有柿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diospyri(Syd.)Sun et Ge)和细极链隔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以及其它真菌孢子;柿树炭疽病菌在活病枝病斑中存活率为16.67%,死病枝小段中存活率1.56%,表明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活病枝中越冬,是主要初侵染源。隔离种植试验证实,表面无症状的苗木可以带菌。在体外对峙培养中,P.diospyri和A.tenuissima分别对C.gloeosporioides无抑制作用。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P.diospyri孢子和菌丝接种都不能侵染柿树枝条,对柿树炭疽病菌的致病性也无影响。柿树炭疽菌侵染寄主的细胞学研究。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柿树炭疽菌侵染枝条后在寄主细胞中形成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寄主细胞膜外沉积了一层厚的电子不透明物质,初生菌丝与具有沉积物的寄主原生质膜之间有一层界面基质(interfacial matrix)。当初生菌丝扩张并侵染相邻细胞时,围绕着初生菌丝层的界面基质消失,具有沉积物的原生质膜被逐步降解。初生菌丝在穿透寄主细胞壁过程中形成一个漏斗状的菌丝锥,然后穿透寄主细胞壁并迅速膨大,并形成厚壁的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奇主细胞壁中收缩狭窄处产生一个隔膜,隔膜两边菌丝中细胞质的电子密度明显不同,菌丝锥中有浓密的电子密度。死体营养的次生菌丝在死的细胞中繁殖和扩展,并产生分枝。次生菌丝可直接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