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观看不再是单单依赖风格与图式所提供的信息,而是可以从多个维度出发,多元的观看。如同立体派摆脱了对笔迹模仿物象的审美,开启了智性观看的先河,现如今观众也需要从现代主义式的针对作品风格的惯性观看中解放,而对于作品“结构”的智性观看正是一个可能的入口。 本文所讨论的“结构”有两重释义:一是使用艺术语言来构成作品的结构,类似于一句文字中的“句结构”,在文中会将之称为“语法结构”;二是艺术家在一定时间段的工作中所形成的作品们之间的关系,串联起不同的作品的结构,类似于文章中的“段落结构”乃至“章节结构”在文中会将之称为“脉络结构”。 本文主要对一些成熟艺术家进行个案分析,从而对“脉络结构”进行大致的分类和理论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个章节阐释作品结构和“脉络结构”的概念,同时表述其在当代艺术中的理论线索及创作实践研究论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个章节通过对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讨论,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推导出了艺术要形成个人脉络的观点。有了个人脉络便有了“脉络结构”,从而引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脉络结构”的分类和讨论。 第三个章节分析了线性的创作结构的三种类型:向外延伸、向内聚合和复数线索。结合了四哥艺术家的个案分析线性结构的特点和具体运用。 向外延展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构建“脉络结构”的方式,只要大多数作品贯彻一个线索发展,就能让人看到这样的结果。难点在于每次新的创作实践要找到新的着力点,新的边际或是开发出新的艺术语言,否则很难称得上发展。 向内聚合的“脉络结构”可以取得最为纯粹有力的艺术表现力,构建这种结构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实现纯净有力的,较后期更为繁复的作品在创作前期是十分必要的,能为整个脉络贡献创作的基本方法和交代问题背景,以及为观看提供理解的入口,而在艺术语言几近清理干净的时候怎样继续推进创作工作,更为接近如维奥拉的“原型”的创作质点则是这种创作结构的难点。 螺旋状的复数结构在线性结构中最为精巧,也极考验艺术家对创作的整体架构的掌控能力,其难点在于使“脉络结构”清晰可视而不至于过于晦涩,在保有机敏的同时不至无聊。 第四个章节重点分析邱志杰的个展《破冰—南京长江大桥计划之三》,讨论面状结构的特点和具体运用。 第五个章节结合奥拉佛·伊莱亚森的创作实例讨论“世界观”类型的“脉络结构”的特点和具体运用。 第六个章节在归纳全文的基础上对“脉络结构”对于创作的助益和它的有限性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