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子的掺杂及其电子传输能级的调控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蛋白质分子的生物电子器件的研制与开发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生物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蛋白质分子本身尺寸小,因而可将制备的电子器件微型化至纳米级尺寸,并可进一步降低器件的能耗和提高器件的响应速率。此外,蛋白质分子还具有较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这些特性对于提升电子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目前,蛋白质分子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类型生物电子器件的设计与研制,如生物传感器、生物分子电路以及生物燃料电池等。这些基于蛋白质分子的电子器件的性能主要受蛋白质分子电子传输(ETp)能力的影响,而ETp性能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它的带隙大小。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蛋白质分子电子器件的性能并扩展其应用领域,有必要对蛋白质分子ETp带隙进行适当调控。改变蛋白质分子的构象、重组蛋白质的中心组成是改变蛋白质ETp带隙的常用方法,但构象改变后的ETp性能不能反映原有蛋白质的分子的特性;而蛋白质中心重组的步骤十分复杂,实验上不易重复。本论文提出利用分子掺杂的方法,在保持蛋白质构象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掺杂分子对蛋白质ETp特性的影响及ETp带隙的调控。本论文以无氧化还原中心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光谱技术、以及电化学等多种方法研究了维生素B12(Vb12)、茶碱(TPY)、系列共轭分子等对BSA的掺杂,以及掺杂对BSA的构象、ETp性能及带隙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Vb12对BSA的掺杂对其构象、ETp特性和带隙的影响。首先利用分子对接(DS)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Vb12分子与BSA结合的可能性及Vb12分子在BSA中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Vb12分子结合在BSA的IIA疏水腔;之后利用稳态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实验上证明了Vb12分子与BSA分子可以形成Vb12–BSA复合物;圆二色(CD)光谱进一步表明Vb12分子掺杂后,BSA的原有构象几乎没有改变;最后将Vb12–BSA复合物固定在n型硅片半导体表面,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ETp特性;电流–电压(I–V)测量结果表明Vb12的掺杂可显著提高BSA的ETp性能,与掺杂前相比,其ETp性能提高了约1.26个数量级;微分电导谱表明Vb12的掺杂能使BSA带隙从1.48 e V降低至0.98 e V。2.研究了TPY对BSA的掺杂对其构象、ETp特性和带隙的影响。首先利用DS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TPY分子与BSA结合的可能性及TPY分子在BSA中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TPY分子结合在BSA的IIA疏水腔;之后利用稳态荧光,UV–Vis光谱等实验上证明了TPY分子与BSA分子可以形成TPY–BSA复合物;CD光谱进一步表明TPY分子掺杂后,BSA的原有构象几乎没有改变;拉曼光谱表明TPY–BSA复合物通过形成Au–S键定向固定在镀金的氧化铟锡(ITO)表面;最后用电化学方法对定向固定的复合物研究了ETp特性,I–V测量结果表明TPY的掺杂可显著提高BSA的ETp性能,与掺杂前相比,其ETp性能提高了约1.48个数量级;微分电导谱表明TPY的掺杂能使BSA带隙从1.48e V降低至0.97 e V。3.研究了系列共轭分子对BSA的掺杂对其构象、ETp特性和带隙的影响。首先利用DS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共轭分子与BSA结合的可能性及TPY分子在BSA中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六种共轭分子(P1、P2、P3、AP、BP、HP)均结合在BSA的IIA疏水腔;之后利用稳态荧光等实验上证明了六种共轭分子均可与BSA分子形成BSA复合物;CD光谱进一步表明共轭分子掺杂后,BSA的原有构象变化可忽略不计;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P1,P2,P3,AP,BP,HP分子的能级差值分别3.42 e V、1.93 e V、2.66 e V、2.34 e V、2.55 e V、2.51 e V;最后将蛋白质复合物通过形成Au–S键定向排布在镀金的ITO表面,使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ETp特性,I–V测量结果表明多种共轭分子的掺杂均可显著提高BSA的ETp性能;与掺杂前相比,各复合物的ETp性能提高了约1.16–1.42倍,共轭分子能级差值越小,ETp特性提高越多;微分电导谱表明P1、P2、P3、AP、BP、HP掺杂BSA可使BSA的带隙从约1.50 e V分别降至1.25 e V、0.74 e V、1.16 e V、0.83 e V、1.02 e V、0.90 e V,并且共轭分子本身能级差值越小,掺杂后其复合物的带隙降低的越多,ETp速率越快。本文的结果为调控蛋白质分子的ETp带隙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选择不同的掺杂分子能使蛋白质分子的带隙调控至所需要的范围,并且形成的蛋白质复合物还能用于各种电子器件的制作。
其他文献
无线能量传输摆脱了线缆的约束,让电能的传输更加灵活便利,其中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更是因为可以实现大功率、远距离的电能传输,发展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发射天线常用的有两种,即反射面天线和有源相控阵天线,但两者在口径较大的情况下均存在各自的缺点,为弥补各自的不足,本文提出采用反射面阵列天线作为发射天线。对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而言,发射天线的设计至关重要,其好坏对整个系统的传
铬盐是无机盐主要品种之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铬盐生产的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铬盐工业的前端,以铬铁为原料的电化学氧化溶出技术改变了传统铬盐生产模式,具有工艺流程短、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性强、资源利用率高及含Cr(VI)废渣零排放等特点。铬铁电化学氧化溶出技术制备的铬酸钠电解液中约1 g/L的二氧化硅会影响后续三氧化二铬产品质量。为了实现以铬酸钠电解液为原料清洁制备高纯度三氧化二铬的目的,本论文
重金属Pb在体内的半衰期达5年之久,可在人体内积累,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和血管有毒害作用,并对血红素合成的酶促有抑制作用。因此,发展一种超灵敏和高选择性的铅离子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过氧化物模拟酶的新型铅离子传感检测方法得到了发展,如电化学法、荧光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法等。本文设计了可视化比色和化学发光两种方法对Pb(Ⅱ)进行
本文选取1986年以来的老挝湘籍新移民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基层档案资料探究15万湘籍新移民前往老挝的原因、历程以及目前在老挝的生存发展现状,进一步揭示了湘籍新移民与移入地老挝以及移出地湖南的双向互动,老挝湘籍新移民通过三十多年的奋斗,在文化上表现出明显的浅层融入与深层区隔的特点,但是经济上他们在老挝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给老挝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引起老挝政府高层的关注,成为推动老挝和中国湖南省友好
通信技术和数字设备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数字图像的传播,作为通过互联网等社交通信模式传输信息的重要载体,数字图像表达的信息远比文字要更加的丰富和吸人眼球。同时,数字图像常常被当作有效证明出现在司法、新闻等领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看到的图像都是真实的,往往不会去考虑这些图像是否存在篡改或是伪造。然而,随着各类图像编辑软件的出现,图像编辑和伪造的成本越来越低,网络中的数字图像鱼龙混杂,有些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倒逼传统媒体衍生出各类新媒体平台,一度呈现百家争鸣之势;而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大量用户的涌入,原媒体江湖几大门派已几经换血和洗牌。2014年,被新闻业界誉为“媒体融合元年”,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有了新的希望和方向;五年后,由传统媒体发展的新闻客户端市场已从“蓝海”杀成一片“红海”。不断加入的新的竞争者,让用户争夺战趋于白热化。作为力求长远发展的党媒党端到底能够有多久的寿命,是每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技术性为主导的经济时代,网络技术、通讯等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竞争已经日渐凸显,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竞争,甚至已经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
铁路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列车运行安全又是铁路运输的重中之重。列车偏载除了对列车轮轨造成严重的磨损外,还可能导致脱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而当前的列车偏载监测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枕轨间距不匹配导致检测准确性下降、检测平台安装及维修难度大、监测过程中对列车的速度有限制等。而智能化的列车偏载监测手段还是空白,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一个可对列车偏载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而本文重点研究了
随着成像光谱仪的飞速发展,高光谱遥感成为对地面观测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多光谱遥感图像相比,高光谱遥感图像具有数据量大、波段间相关性高、标签样本获取困难等特点,使用传
图像语义分割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语义分割是将图像逐像素进行分类,从而将原始图像分割为具有特定像素标记的语义分割图像,在图像处理中最具挑战性。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图像的语义分割可以准确分析和定位场景中的物体信息,以此进行导航与精确制导;另外,也可以通过语义分割检测植物表面的病虫害,因此,图像语义分割也越来越具有应用意义。在实际场景当中,图像语义分割也面临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