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一直以来要完成的目标,要打造服务型政府就离不开对基层工作的夯实,基层组织能否不遗余力地将上级精神和决策予以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有较好的获得感,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能否塑造良好的形象呈现给公众。由于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仅靠上级领导无法切实掌握群众需求,而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和公众间的纽带,能切实感知群众之疾苦、群众之所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一直以来要完成的目标,要打造服务型政府就离不开对基层工作的夯实,基层组织能否不遗余力地将上级精神和决策予以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有较好的获得感,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能否塑造良好的形象呈现给公众。由于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仅靠上级领导无法切实掌握群众需求,而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和公众间的纽带,能切实感知群众之疾苦、群众之所需,能第一时间直面群众问题,掌握最新资料与动态。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最直接的执行者,要想高效地为公众提供服务,这就离不开基层公务员的建言行为,即积极主动地为行政组织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组织建言献策。而动机,是引发行为的根源,决定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公共服务动机是一种会影响员工投身于公共服务行为的信仰、价值观和态度,也可能会是一个影响建言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政府如何利用公共服务动机来激发基层公务员表现出更多的建言行为,以便更加精准地呈现公共服务,进而使公众的诉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此举也是为了顺利推进行政组织的发展。研究通过对山西、天津两地相关部门的297名基层公务员予以问卷调查,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公共服务动机给建言行为带来的影响,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建言群体的特征进行层次化分析。二者关系及建言群体特征的揭示,能有针对性地激励其建言行为,为公共部门改革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公共服务动机划分为政策制定的吸引力、对公共利益的承诺、同情心和自我牺牲四个维度;建言行为分为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两个维度。(2)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和建言行为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公共服务动机更多体现在理性和情感层面,规范层面动机的驱动性不强;而建言行为中,促进性建言表现要好于抑制性建言。(3)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和建言行为在个体属性上的差异性。工作年限和行政级别在公共服务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即总体来看,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和行政级别的提高,公共服务动机水平也越高;但在工作年限为6-10年的公务员群体中,其水平却达到最低值。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和月薪在建言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性公务员的建言倾向多于男性公务员;年龄在31-40岁的公务员表现出的建言行为倾向最低;相较于已婚人员,未婚公务员的建言倾向更多;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15年以上的公务员有着较高的建言倾向;月薪在3000-4000元的公务员表现出更多建言行为,而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公务员则表现出较少的建言行为。(4)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与建言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牺牲与建言行为的相关性最强,而政策制定的吸引力、对公共利益的承诺与建言行为的相关性较弱;公共服务动机对建言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同情心和自我牺牲两个子维度对建言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政策制定的吸引力和对公共利益的承诺两个子维度对建言行为解释力较弱。(5)高建言群体中拥有较高学历的个体占较大比例,薪资和行政级别对建言行为并未体现出有效的促进作用,作为组织骨干成员的31-40岁年龄群体建言倾向偏低,年轻群体的建言倾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建议政府部门注重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意识和对建言价值的感知度,并依据不同建言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激励,促使公务员为组织建言献策,提升行政组织效能,促进行政组织发展,最终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大增加。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工作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意义不仅在于农民工由农民转化为市民,而且在于农民工的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已经有部分农民工先行成功实现市民化,但剩余的大部分农民工群体仍然游离于城市边缘。鉴于户籍限制,大多数农民工只实现了从农业生产到非农就业的转变,还未能实现市民化以及获得市民化待遇。这种有差别的对待不仅激发了城市内部的
语言学者对于隐喻的探讨,不论东西方国家都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研究大多是仅仅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看待,但随着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相关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开始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类既是理性的动物,又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其中,“爱憎”的感情,即对外界事物的好恶判断是人类情感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语言是思
石化项目管理模式日新月异,DB(设计、建设总承包)、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PMC(咨询公司总承包)、IPMT(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等管理模式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但供应链管理在石化项目中的理论和应用相对缺失。本文通过理论梳理,选取“供应链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协同”两个关键点,对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在“四川石化项目”中的供应链管理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围绕“资源整合”与“协同”,构建石化项目供
近现代弦乐四重奏的作品中,韦伯恩《弦乐四重奏五章》Op.5占领了一席之地,是无调性音乐的代表,是职业弦乐四重奏必备的近现代重奏曲目之一。至今无调性音乐在社会上的接受度范围不广,因此演奏此领域的演奏家很少,导致国内缺少关于无调性作品排练技术与演绎的文献。笔者在上海音乐学院攻读本科中提琴演奏专业阶段学习的弦乐四重奏以跨时期(古典、浪漫)的经典作品为主,直至研究生三年级第一学期,首次接触学习近现代无调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生活渐渐稳定,更多的流动儿童跟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面对城市中这陌生的一切,流动儿童也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融入障碍。笔者结合自身在G社区的实习,针对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问题,以提升流动儿童有效社区融入为目标,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计与实施流动儿童社区融入小组介入方案,促进G社区流动儿童融入社区。
形意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的当下,理应充分显现其文化底蕴,厘清其所刻画的社会路径,彰显其作为武术文化基因对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的转化与生产。1949年前后,形意拳拳种随着民间拳师南迁至中国台湾地区,迅速开始传播与发展,在“南拳北腿”与“台湾地域文化”的相互碰撞下,使台湾地区的习练者逐渐成了融合多方拳种的载体。然而,在西方体育浪潮的侵袭与影响下,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遭到破裂与断层,而且对台湾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博物馆类空间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单调的展示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保留人、空间、展品这几个基本元素前提下,对空间进行新尝试,结合现代博物馆展陈空间特点,将观众参与、临场体验、空间叙事这几点要素融入设计中。本文对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博物馆展陈空间沉浸式体验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在论文最后一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
近年来,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和发展,国际上关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全球性问题的跨文化对话日益增多。为了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翻译这一职业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许多需要面对面交流的大型会议中,快速高效的口译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同声传译又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国际会议备受推崇的翻译模式。但由于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接收到源语言讲话的同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以不打断发言者的方式,同步将源语内容口译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多次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品质等。阅读是思想与语言交互的过程,阅读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及学生的思维发展中起着导向作用。但是在现实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意识薄弱以及忽略了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生思维发展的关系,导致了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无法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在认知领域对各个思维层次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分类,可以更好的
随着现在音乐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乐器演奏感兴趣,那么在学习一门乐器时,我们有哪些要素是在初期就应该加以注意并学习的呢?在我看来,无论什么乐器的学习过程中,音色音质都是我们始终需要研习的一个领域。而因圆号其特有的结构造型,使其虽然有着和其他铜管乐器相似的发音原理,但却包含着其他铜管乐器所没有的独特的音色音质。丰富多彩的音色音质在赋予它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演奏者技术的要求。本文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