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10年下半年,国内通货膨胀的迹象有所显现。2010年7月份的CPI指数达到3.3%,已经超出国际警戒线水平。此后,这一指数更是高歌猛进,并且一直持续到2011年,在2011年7月份创下6.5%的高点。可见,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不容乐观。更让人担忧的是,伴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率的节节攀升,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也出现不断升温的态势。在高通货膨胀预期下,人们为了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纷纷将现金、活期存款以及储蓄存款等货币资产替换成股票、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其它能够抵抗通胀风险的资产,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反过来,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快公众资产替代进程,国内诸如李连发(2010)等部分学者担忧,资产替代会推高通货膨胀。本文采用改进后的Sidrauski效用模型,同时借助Obstfeld-Rogoff货币动态变化路径图,然后根据一系列严格的数学推导,最终得出了资产替代背景下,通货膨胀的动态路径。具体路径简要勾勒如下:在高通货膨胀时期,资产替代并不会恶化整个通货膨胀形势,相反,资产替代就像是往飞速运转的加速器里面撒进的沙子,它会减缓整个通货膨胀的速度,即刚开始时通货膨胀率会继续攀升,但它的速度是明显的减缓,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最终为负数,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的降低。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结论,我们以1998年为界,采集了从1992年5月至1996年5月以及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这两个样本期间的数据,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实际货币余额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单整性检验、实际货币余额序列以及通货膨胀率序列之间的协整性检验以及最后的SW回归分析,最后验证了理论模型推导出来的结论。不过,在实证分析中也出现了与我们预期所相反的结果,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份这一个样本期间,实际货币余额对通货膨胀率的弹性变为正的,这两者之间呈同方向变动。我们也给出解释,房地产投资没有成为家庭的主要投资方式,甚至股票资产也没有成为家庭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此原因,我们在正文中做了详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