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zx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全球性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滥砍滥伐、土地荒漠化、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的出现。这些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危机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矛盾冲突的结果给陶醉于工业文明辉煌成就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于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而生态文明的产生则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范式。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法律作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手段;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生态立法实践之中,以法制为支撑来实现生态文明的健康有序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任何一项法律的创制都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立法理念,它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取向并明确了法律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法律得以贯彻执行的坐标。生态立法理念集中反映出立法者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是与生态文明思想联系最紧密的领域之一。生态立法理念的选择对于生态法制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当下的生态立法理念中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类并立的思潮:前者是人类针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而逐渐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应当肯定其合理性,但也要认识到其作为生态立法理念的不足;后者是在对前者反思、批判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生态伦理形态,为人们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行为提供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观念,而其潜在的哲学困境也导致了它作为生态立法理念的局限。文章在对上述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生态立法理念既要承认人类自我利益,肯定人类追求发展的合理性,也要充分尊重自然的权利和价值,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者的有机整合,形成了“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体现了超越与不可超越的矛盾辩证法。以此指导生态立法实践将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颁布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其他文献
在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文艺运动当中,红色苏区时期的文化艺术水平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音乐文化活动经过红色苏区时期、长征和抗战时期的不断锤炼与发展而愈加成熟。
联系教学实际,思考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并总结出几点优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以提高课堂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城市湿地具有蓄积水源,防洪抗旱,沉积营养物质,调节地区小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还是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目前
本研究对引种的青建1号饲用豌豆播种量(6.67g/m^2、7.78g/m^2、8.89g/m^2、10.00g/m^2、11.11g/m^2)进行小区试验,研究在青海共和高寒干旱地区不同播种量对饲用豌豆鲜草产量
分析中职平面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背景提出创建长效保鲜、教学合一的"互联网+"创新课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卫生监督工作构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
【摘 要】围绕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培植学生人文理念、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吸收儒学教育的精髓,挖掘和弘扬传统美德的价值,以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资源来化人、育人、立人,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语文与德育的共同促进。  【关键词】儒学教育 中学语文 道德素养 学本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
合成粉尘螨β-己糖胺酶基因并连接至pET-28a载体,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β-己糖胺酶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粉尘螨β-己糖胺酶蛋白基本特性。表达
城市供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供水合同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供水方和用水方,就供方如何供水,用水方如何使用和支付价款而订立的合同。城市供水合同起着约束供用水双方的权
微课作为一种短时、高效的新兴教学方式,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把微课作为研究、实践对象,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微课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