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字褒贬”到“推见至隐”——杜诗中的“春秋笔法”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he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集诗人、思想家、文化名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他也被称为“诗圣”。他的思想博大深邃,而他表达思想的方式也非常巧妙:没有说教,没有概念,没有推理。而是通过种种写作方法将其微婉隐晦于诗中,“春秋笔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顾名思义,“春秋笔法”名称来源与《春秋》这部经典有着莫大关系。但是后来,“春秋笔法”逐渐摆脱了《春秋》这部典籍的限制,形成一种通过用字选择和词序排列等行文方式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褒贬意图的写作手法。而作者在这样一种写作手法背后所隐藏的,还是以维护儒家伦理秩序为主要目的的“春秋大义”。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这种特定的叙事方法更是应用在通过微言劝谏的方法来实现政治理想上,对传统文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狭义上来说,“春秋笔法”是指在用词酌句中通过“一字含褒贬”的手法来达到维护政治伦理的目的。就广义上来说,“春秋笔法”还包括在“属词比事”中“推见至隐”手法的运用。  本文绪论部分简述本选题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对目前学术界“春秋笔法”,尤其是杜诗中“春秋笔法”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做出简要介绍。  第一章是杜诗中的“春秋笔法”释义。对本文中“春秋笔法”的界定做出解释说明,为下文“春秋笔法”的判断作为依据。同时,整理杜诗中引用《春秋》及其相关文献中的典故。以此证明杜甫对《春秋》的熟悉程度及对“春秋大义”思想的推崇——这二者也是杜甫诗中频繁使用“春秋笔法”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春秋笔法”,即杜诗中“一字含褒贬”的情况。根据其针对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身份或称谓语中的褒贬意向;“春王正月”的春秋大义;考究用词;词外有深意。  第三章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杜诗中的“春秋笔法”,也就是杜诗运用“推见至隐”的手法对《春秋》的继承。  第四章是讨论杜诗中“春秋笔法”对《春秋》思想的继承。包括:对礼乐制度不容谮越的重视;以国家、民族大义为标准的褒贬;为君隐不为臣隐——即“为尊者讳”的写法。  第五章是探究“春秋笔法”的使用对于杜甫其人及杜诗的意义,包括:对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影响;在杜诗“诗史”地位形成中的重要性;在杜甫“诗圣”地位形成中的作用等。
其他文献
个体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是西美尔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与个体相关的种种现象都是其研究对象:货币、爱情、旅游、时尚等等都包含其中。在他的理论中,人类社会就是由不同的关系网络
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和影视业的繁荣,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现象。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处女作《暮色》自2005年出版以来畅销全球,根据小说
康德指出审美愉悦是一种独特的愉悦。这种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其与对快适的愉悦及对善的愉悦之间的划分上。审美愉悦是由对象形式引发的愉悦,对对象存有是不关心的,是非利害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