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以下简称新股发行)是股份公司由少数人持股(Privately-held)向公众持股(Public-held)转变的重要步骤。新股发行业务的核心环节是发行定价,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从各国发行实践看,判断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是,发行价的确定是否以预期的二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新股发行价格适度低于二级市场上市价格是普遍存在的,即存在“发行抑价”现象(IPO Under pricing)。但如果发行定价与二级市场价格相差过大,则说明发行定价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推进发行定价方式的市场化,使发行定价贴近二级市场价格是各国发行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经历了由行政定价逐步向市场化定价演变的过程。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发行抑价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如何提高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降低新股发行抑价,成为我国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论文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国际国内新股发行定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为我国发行定价方式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新股发行抑价现象,分析造成新股发行抑价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新股发行定价的估值方法。第三部分对国际上常用的市场化定价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发行定价方式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总结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由行政定价方式向市场化定价方式逐步转变的过程,分析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方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