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冠果属杂性花,即两性花(孕花)与雄花(不孕花)同株。在花性别分化的早期即两种类型花在蕾期时,花器官结构基本相同,雄蕊、雌蕊都存在。但经过花的性别决定后,位于侧芽形成花序上的小花,其雌蕊发生选择性败育,因而成为不孕花(雄花)。 本文通过对文冠果不同发育时期的两性花和雄花的细胞及形态解剖学观察,初步确定了雄花中雌蕊选择性败育的时期,即珠心还未形成大孢子母细胞时就开始败育。 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花中雌蕊同工酶酶谱的分析,找到了一些特殊的酶带,如α-淀粉酶酶谱中的A1和C1,过氧化物酶酶谱中的B1、B2、B8、B9和B7。这些酶带的出现或消失都与雌蕊发育或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相关。 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类型雌蕊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的分析,找到了与雌蕊败育相关的差异蛋白点,如A1、A2和D1、D2、D3,它们可能与子房萎缩、胚珠不正常发育过程有关。另外,有一些蛋白点可能会在促进子房膨大、胚珠发育方面起作用,如B1、B2、B3和C1、C2,推测与雌蕊的正常发育相关。 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将对差异蛋白点及特殊酶带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寻找与育性相关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