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我国气象服务发展历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气象服务运行模式已由原来单一投入----单调需求,变为多样化需求----多元化投入的角度,结合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分析了我国气象服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气象服务运行模式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国外气象服务运行模式的实践是丰富多样的,既有公益(公众)气象服务,又有成本补偿性服务,更多的是商业化气象服务,还有整个国家气象事业都按企业运作的。其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值得我们借鉴。我国气象服务运行模式改革的主要依据,一是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二是气象服务(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可将部分产品划分为私人产品,实行有偿服务,甚至商业性气象服务;三是气象服务具有信息经济的本质特征(知识密集性、高效益性和有偿性);四是气象服务的生产、消费又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即单件生产类型、生产产品变化的适应能力强,产品先销售后生产,以及产品消费的社会性、风险性和消费量的骤变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气象服务运行模式(近期、中期、长远)及相应的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重点是国家气象部门服务机构的分类建设与完善,民营气象服务实体的培育与支持和国外气象服务企业的准入。国家气象部门服务机构分为公益性服务机构和有偿性服务实体;公益性服务机构还可进一步分为决策服务机构和公众服务机构。公益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是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切实保证生产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所需经费;人事管理的基本做法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有偿性服务实体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拨款,但大量的经费需要其通过为用户提供专用(私人)气象服务产品来获得成本补偿;因而它的用人机制应更灵活,即包括内部人事安排、人<WP=3>员上岗和下岗、奖惩等方面,都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要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使气象服务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并通过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民营气象服务实体和国外气象服务企业则完全按企业进行管理。文章最后应用了营销理论中的4P原理,对气象服务最具活力的气象服务市场的开发营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利更好地指导气象服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