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多模式镇痛方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情况。方法:本研究针对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符合纳排标准、拟行单侧TKA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①术前超前镇痛(塞来昔布)及心理疏导、②术中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镇痛(罗哌卡因+肾上腺素)、③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罗哌卡因);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单一镇痛方式:术前心理疏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托烷司琼)。术后3天内根据病情是否需要给予额外镇痛,并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记录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s,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运动阻滞情况、股四头肌肌力情况、额外补充镇痛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在术后8h、24h、48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和术后24h、48h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即刻、术后3d、7d、10d、14d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1d、2d、3d、7d膝关节ROM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d、14d膝关节ROM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术后8h、16h、24h、2d,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时,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在术后按需镇痛药物使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少(P<0.05)。⑤分别对比运动阻滞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与自控静脉镇痛方式相比,TKA围手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可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且无明显运动阻滞,从而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