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李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药剂对群落的扰动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n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对合肥地区红叶李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红叶李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动态变化,并利用群落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分析,系统研究了红叶李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的相互关系,为合理制定SPM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根据红叶李节肢动物的营养与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和中性类亚群落。共调查到物种50种,分属于40科,其中植食类25种,分属于21科;捕食类19种,分属于13科;植食类总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9782,其中优势害虫是蚜科Aphididae和肖叶甲科Eumolpidae。捕食类总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0208,优势天敌为瓢虫科Coccinellidae和球蛛科Theridiidae。总群落的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分别为0.9550和0.9126。各亚群落的优势度表现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和中性类。优势集中性表现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和中性类。2.红叶李节肢动物亚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季节动态与总群落基本一致,随月份呈现波浪式变化趋势。群落多样性指数H同物种数(S)、个体数(N)、优势度(d)、优势集中性(C)、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R)关系密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H同Pielou均匀度(J)相关系数为0.9660,同优势度(d)和优势集中性指数(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9和-0.9847,表现出密切相关性。对群落结构参数进行主分量分析和排序表明,个体数、物种数、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是反映群落结构水平的综合指标。3.利用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标对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当聚类距离D=1.98时,可以把总群落分为4类:Ⅰ类:3.26、4.23、6.4、6.18、7.16、7.30;Ⅱ类:4.9;Ⅲ类:5.7、5.21、8.26、9.10、9.24、10.8;Ⅳ类:7.2、8.12、10.22、11.5、11.19、12.3、12.7;节肢动物群落的最优分割为3月26日~4月23同,5月7日~5月21日,6月4日~7月30日,8月12~10月8日,10月22日~12月17日,共5段。主成分分析结果为:N、S、H和R对群落的贡献大。4.采用聚集度指标对桃大尾蚜和异色瓢虫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是桃粉大尾蚜的优势种天敌。施用植物源复合杀虫剂对红叶李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药区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区,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高于对照区。1500倍的吡虫啉和500倍的KKY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5.对李肖叶甲种群数量动态进行分析,5月下旬到9月上旬是李肖叶甲成虫的发生时期。用采用地统计学原理分析李肖叶甲的的空间结构,不同时期李肖叶甲种群半变异函数的变程RSD(m)变动范围为65.0287~20.2938,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球型,表明李肖叶甲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
其他文献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为中国特有二级保护植物,为典型的濒危种。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并阐明濒危的原因和机理,本文以秦岭冷杉为研究对象,以近缘广布种巴
本论文通过定芽与不定芽两种途径建立了复叶槭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复叶槭的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对槭树科其他树种的无性繁殖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研究主要内
本文通过采用田间、盆栽、晒苗试验,以及结合生产试验等方法,对提高沙地云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原理与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通过生产试验发现,沙
本论文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具有丰富历史与文化特色的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与绿量展开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校园绿地生态效益获得基础数据。研究结果将为云南大
学位
因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世界各国特别注重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实践,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现状和森林资源管理形势与任务,迫切需要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我国政府围绕国
松嫩草地作为吉林省重要的可更新资源,对其退化所面临的严重后果,恢复和重建这些退化的草地己经成为生产和生态的迫切需要。放牧是天然草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围封作为草
本文针对树木养分含量的均衡配比问题,通过对辽宁省的油松天然林进行布点调查,设置标准地,每木检尺,采集标准地内标准植株的针叶样本进行针叶N、P、K养分元素含量的化学测定。将
本文以彰武县阿尔乡为试验区,阿尔乡与内蒙古科左后旗相毗邻,是科尔沁沙地南缘的一部分。生态环境特点在辽西北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也是生态脆弱
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又名白乳木,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直立无刺灌木或乔木。原产于非洲,我国海南、西双版纳、台湾、香港等地有零星分布。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