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的感性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unhong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性”,在哲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由于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人”的缺失导致西方传统哲学对“感性”的理解是外在的,是与人相分离的,“感性”或被抽象化为人的认识能力,或被直观为感性本体。这种对“感性”的理解一直影响到今天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人们忽视感性问题,不从感性出发去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文尝试从感性维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从而避免了对实践和人性理解的抽象化。 本文是从西方传统哲学对感性概念的不同解读入手,进而分析产生这种理解困蔽的原因,是源于西方抽象的思维传统,马克思要超越传统哲学,实现哲学向“人”的回归,只能通过感性。马克思以感性作为自己哲学的逻辑起点,从而拉开了超越西方传统哲学的序幕。 在马克思哲学中,感性被赋予了生命意义,感性是人的生命感性,是人的生命活动。在对感性的内涵的理解一节中,本文从感性对人的意义,感性对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三个角度,阐释了感性的生命内涵。感性是人的生命感性,是与人的生命本性内在联系的;感性是对人才有意义的;人的本性在人的生命感性活动中得以生成和完善;感性是超越于理性之上的,是包蕴、承载着理性的人的生命活动。 本文通过探讨感性的内涵,期望达到对马克思哲学更本真的理解,在人类性的立场反思哲学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在人、感性、哲学三者关系的具体人性论视域中理解马克思哲学。同时也从感性的维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人类性价值及中国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契合。
其他文献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两会是重大主题报道的一个重点.为探索全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全媒体传播,文章以中国青年报社为例,探讨其全媒体传
《真理与方法》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术界强烈的反响.就目前国内对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中意义概念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与专著,而且在对伽氏意义概念做出诸如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强化县级媒体建设的重要一环,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受现实环境影响,发展缓慢.文章阐述了山西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
《百年广西多民族文学大系(1919—2019)》是具有新创意义的区域文学经典化个案,其编选突破了惯常的作品选集编排体例,形成经典文学编选新路径;确立了百年广西文学发展坐标系,
文章对2010—201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基础设施、文献资源、服务效能、技术应用、文化
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是学术出版机构加速转型、促进科研进步和提升学术话语权的必由之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从专业化的学术出版内容体系、以作者为核心的学术服务战略、柔
本文试图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探讨社会资本的概念内涵及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把社会资本纳入了唯物史观的范畴体系之中。 全文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首先,对社会资本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然而,当人类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获得更大利益的同时,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