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和红锥都是我国亚热带重要的速生、珍贵树种,其中杉木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红锥是近几十年来南方大力发展的新兴树种。本研究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同的杉木、红锥人工近熟林为对象,对两种人工林的生物量、生产力、碳储量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收获法测定标准木的生物量,按照Wi=aDb数学模型建立了杉木、红锥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对生长方程,经统计检验,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适用于各林分的生物量估算。(2)杉木、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杉木林单株生物量为172.49±32.23 kg/株,显著高于红锥林单株生物量(152.84±3.80 kg/株)。杉木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147.99±3.07t/hm~2)亦显著高于红锥林(107.75±13.75 t/hm~2)。(3)杉木、红锥人工林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分配规律相同,各组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均表现为干>根>枝>皮>叶。杉木林树干生物量占比(56.69%)大于红锥林(54.99%),但红锥林树枝生物量占比(11.21%)大于杉木林(8.27%)。(4)杉木林灌木层生物量(1.507±0.512t/hm~2)、草本层生物量(0.990士0.457 t/hm~2)均显著高于红锥林(灌木层:1.093±0.358 t/hm~2;草本层0.089±0.080t/hm~2)。红锥林枯落物层生物量(1.387±0.089t/hm~2)显著高于杉木林(0.814±0.919 t/hm~2)。(5)杉木林的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51.30±2.79 t/hm~2,显著高于红锥林的生态系统总生物量(110.32± 13.78 t/hm~2)。(6)杉木、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生产力存在显著差异。杉木林乔木层总生产力(6.37 ±0.14 t/hm~2 · a)比红锥林(4.68 ±0.60 t/hm~2 · a)高30.36%,杉木林树干生产力(3.83±0.08t/hm~2·a)比红锥林(2.45±0.31 t/hm~2· a)高35.99%。红锥林地上部分生产力在总生产力中的占比高于杉木林。(7)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红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差异不显著。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格局为:土壤层(66.37%)>乔木层(32.93%)>灌木层(0.32%)>草本层(0.19%)>枯落物层(0.14%);红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格局从大到小相应为:土壤层(72.81%)>乔木层(26.59%)>枯落物层(0.35%)>灌木层(0.24%)>草本层(0.02%)。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都是以土壤碳储量占优势,生物量碳储量居次要地位。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17.56±17.29t·C/hm~2)略高于红锥林(195.05± 17.85 t·C/hm~2),但差异不显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144.55±14.54t.C/hm~2、142.04±14.51t.C/hm~2,差异不显著。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71.48±2.74t·C/m~2)、林下植被层碳储量(1.147±0.220 t·C/hm~2)极显著高于红锥林(乔木层:51.82±6.84t·C/hm~2,林下植被层:0.512±0.083 t·C/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