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情作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意见、态度在网上的反映。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公众的不良情绪,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普通问题热点化、局部问题全局化,从而影响现实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通过把握网络舆情的规律来收集民情、汇聚民智的同时;又可以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积极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正成为政府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首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构成要素、生成模式等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其次,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剖析网络舆情存在生命周期特征,同时,通过筛选的21个网络舆情案例的归纳和统计,把网络舆情大致分为潜伏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并对阶段的时长和临界值做了探讨。然后,在梳理我国网络舆情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网络舆情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界限和幅度。接着,以“钱云会事件”为个案,印证网络舆情中蕴含着生命周期演变,从中发现政府在网络舆情监管中存在着这些问题:网络舆情“潜伏期”监管手段的缺乏、网络舆情“成长期”监管理念的陈旧、网络舆情“成熟期”应对方式的不当、网络舆情“衰退期”评估机制的缺失。最后,依据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四点构建监管体系的对策。本文认为,网络舆情凸显的周期特征要求网络舆情监管也必须顺应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构建一个了解舆情、合理反映、有效疏导、事后问责的有序体系:一、在网络舆情“潜伏期”的监测依托制度层面的设计,需要拥有制衡监管和权益的法律、综合性的管理机构、新型网络把关模式及政企合作的网络舆情监管系统;二、在网络舆情“成长期”则可通过舆情收集系统汇集舆情信息,舆情分析系统来鉴别热点舆情,舆情预警系统对达到警戒线的热点舆情发出警报,为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做好准备;三、网络舆情“成熟期”是网络舆论达到顶峰的标准,这时政府机构需通过发挥网络议程设置的作用、重视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取信于民地处置事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等手段进行舆论引导;四、网络舆情“衰退期”表现为网络事件的解决,但这并不代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结束,而应建立相应评估系统,把县级以上网络舆情的防范和应对纳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