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全世界约有3.5亿人感染。大部分成年人能够在感染后清除病毒,仅5—10%的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然而病毒的致病机理尤其是慢性化的原因仍是个迷,目前认为乙型肝炎感染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由病毒自身,机体的遗传因素和免疫反应及环境等综合因素所致。很多研究表明个体的遗传背景导致HBV感染后的不同转归。CD40/CD40L是一对重要的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发现CD40基因5’-非翻译区域-1C/T多态性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乃至预后密切相关,但至今未在HBV感染患者中进行研究。本课题对CD40基因-1C/T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其与血清可溶性CD40(sCD40)的表达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从基因水平上认识HBV感染的发病机理,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本研究分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CD40基因5’-非翻译区域-1C/T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CD40基因5’-非翻译区域(UTR)-1C/T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2例,重型肝炎35例,HBV携带者5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其CD40基因-1C/T多态性。进一步采用重叠PCR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CD40 5’UTR-1C/T-EGFP融合基因载体,瞬时转染cos-7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蛋白的表达,探讨CD40基因5’-非翻译区域-1C/T多态性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BV携带者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27.1%,50.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3.7%,65.6%),P值<0.05,而TT基因型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4%,12.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CC,CT和TT基因型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重型肝炎患者和慢乙肝患者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高于HBV携带者,但均低于正常组,三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显示CD405’UTR-1C-EGFP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CD40 5’UTR-1T-EGFP,P值<0.01。结论:CD40 5’-非翻译区域(UTR)-1C/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HBV感染后不同临床结局的重要宿主遗传因素之一。CD40 5’UTR-1C/T基因多态性影响CD40蛋白的表达效率,不同基因型之间CD40表达水平的差异可能通过CD40/CD40L相互作用,继而影响抗HBV免疫应答过程。第二部分CD40 5’-非翻译区域-1C/T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soluble CD40,sCD40)水平,探讨其与CD40基因5’-非翻译区域-1C/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方法检测血清中sCD40的表达水平。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CD40基因5’-非翻译区域-1C/T基因多态性,进一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0基因型与sCD40水平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sCD40(54.41±37.97)pg/ml较正常对照组(35.4±15.82)pg/ml显著升高(P<0.05)。CD40各基因型之间血清sCD40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病人高表达sCD40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损害及抗病毒免疫反应过程。CD40-1C/T基因多态性可能对sCD40的表达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