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1)建立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导的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动物模型;(2)测定不同药物致玻璃体后脱离的效果;(3)评价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种大耳白兔15只,体重1.5~2.0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均为对照眼。A组玻璃体腔注入t-PA25μg和透明质酸酶20IU混合液,B组注入t-PA25μg/0.1ml,C组注入透明质酸酶20IU/0.1ml,对照眼注入0.1mlBSS。术前及术后检查包括:裂隙灯、眼底镜、视网膜电流图(ERG)、B超、光镜及电镜等。手术方法为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0.5%盐酸普鲁卡因点眼。于颞上象限角巩膜缘后2.5mm进针至玻璃体腔,用1ml空针抽吸玻璃体0.1ml,同一位置注入药液0.1ml,拔针后压迫注射点3分钟,术后常规0.1%庆大霉素眼水点眼每日三次,共7天。注射前、注射后1、3、9小时、1、3、7天行常规检查。 结果:(1)A组实验眼术后1天均可观察到完全性PVD;(2)B组实验眼术后7天观察到部分性PVD,C组实验眼及对照眼术后7天未见PVD发生;(3)A、B、C三组所有眼在各时间段临床观察眼前节结构均正常,无视网膜出血、渗出或脱离等;B超、ERG、眼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有异常改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结论:(l)成功建立了t一队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导的PvD动物模型;(2卜队联合透明质酸酶可致完全性PVD;(3)t一队联合透明质酸酶玻璃体腔注射致完全性PVD安全有效,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