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与策略——解读本土设计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ragame_lu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文化碰撞的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面对区域文化精神的逐渐丧失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面对能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对本土设计的思考就尤为重要,对建筑与文化关系的思考就日益重视。可以说,挖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对民族性、差异性的不断探索,实现中国传统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继承,是建筑设计实践与学术研究上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背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形态学等理论观点,结合近年来的成功案例,综合分析了本土设计创作思想的来源、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发展、意义及审美特征,较深入、系统地解读本土设计创作实践中创新的理念、概念、策略及手法,以此探索本土设计的建筑创作观,并对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作出引导和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透水面积增加,洪涝灾害、径流污染及地下水位降低等雨水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地区属于典型的半干旱气候区,降雨量年内和年际分布不均,其中年内80%集中在汛
历史街区入口承担着丰富的城市功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空间,它是城市空间与街区内部空间的延伸过度,既有分隔作用又有连接功能。如今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中心聚集化使一些历
城市水域空间和水景观,是科学的配置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健康有活力的水域空间和水景观是确保"人、水、
地下空间是一个可供长期开发利用的空间类型,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地下建筑开发利用方面的理论实践研究日趋成熟,但在一些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的小城市
本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传统民间营造工艺技术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营造主体——民间匠师入手,另一方面以营造客体——鄂西土家族民居为研究对象的载体,对鄂西沙道沟沿龙潭河流域
笔者通过在鄂东南长期调研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前人们都居住在传统民居中的很多人纷纷建造新的民居,不居住在以前自己的传统民居中,同时也有一些居民仍然居住在传统民
本文研究的范畴为城市设计角度的滨河景观空间设计。文章以铜仁市木杉河滨河风貌带设计为核心项目实践,通过文献理论分析、现场调研、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滨河区
博物馆建筑是极其可塑性、又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且能及时反馈社会信息的一种建筑类型。时至今日,博物馆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在社会要求下做出了相应的衍生,并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安居环境重建追踪及评价研究》的先导研究。论文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安居环境重建评价研究的范式,明确评价的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中村的混乱和无序己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改造。政府采用另行置换土地的方式,为城中村村民建设集中安置的住区,将城中村村民集体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