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耕地的人口承载力逐年下降,耕地资源退化,人地矛盾更加尖锐,且在短时期难以逆转。因此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未来耕地生产取得成功的关键。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国家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致力于最大限度的保护现有耕地和提高耕地生产效率。因此,研究如何优化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改变依靠增加投入要素提高产量的方式,实现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规模经济理论、技术变迁理论和农户生产行为理论等为指导,对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首先,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阐述新世纪以来山东省耕地及其生产效率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但生产效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持续进步,技术效率提升的贡献并不明显;耕地生产效率区域差异较大,胶东半岛和鲁中地区耕地生产效率较高,鲁南地区次之,鲁西北地区处于最低水平,这与山东省各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最后,结合山东省耕地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应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重组,来提高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一是在分析山东省耕地及其生产效率现状时,对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弥补了进行效率分析时重实证轻理论的不足。二是在实证部分投入变量的选择上,使用相关性检验验证其正确性与可行性,避免主观选择造成的偏差。本文存在的不足是仅使用DEA方法对生产效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可能存在高估技术进步效应、低估技术效率产生的误差。后续研究中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对同一数据进行测算,然后综合比较各种方法对测算结果的影响,从而削弱单一方法可能造成的非系统误差,这将是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