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各个国家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这可以从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语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承载大量文化信息的文化负载词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汉语文化负载词,它们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因而对民族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围城》一书是钱钟书先生“锱铢积累”而写成的,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语言),《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其中有大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词汇,如称谓语,宗教词,颜色词,节令词,成语,典故,谚语等等。这些文化负载词与其所负载的民族文化信息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英译不仅有助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还能增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但是由于其文化意义独特复杂,给文化传播和汉英翻译带来巨大困难,从而使译者在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时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缩短文化鸿沟,国内外翻译理论家提出许多翻译理论和方法,主要从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文本分析及跨文化交流等角度出发,但却忽略了一个更深层的因素:认知。西方学者率先从认知角度研究翻译,如德国学者Kussmaul专门从创造性思维认知过程角度研究翻译中的创造性问题。中国的认知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受西方认知翻译学研究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寅,他的研究产生了认知翻译观。因此,本文以钱钟书《围城》英译本为例,探讨认知翻译观指导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分析认知翻译观指导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可行性以及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所产生的译文会更好。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一些翻译策略。这是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为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