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真蛸(Octopus vulgaris)为世界广布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真蛸具有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口感适宜,且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特点,为中国重要经济头足类。本研究选用4种真蛸常用的天然饵料: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组)、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Rathbun)(蟹组)、四角蛤蜊(Mactra v
【基金项目】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贝类)技术体系(CARS-4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19BC052); 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项目(2020-2023); 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英才计划”项目(2019-2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蛸(Octopus vulgaris)为世界广布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真蛸具有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口感适宜,且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特点,为中国重要经济头足类。本研究选用4种真蛸常用的天然饵料: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组)、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Rathbun)(蟹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贝组)和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鱿鱼组)进行投喂,比较分析了各实验组真蛸的日均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经济效益比;探究了饵料种类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比较研究了各实验组肌肉组织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利用RNA-Seq技术对各实验组肌肉测序,筛选了与调控真蛸肌肉品质有关联的候选基因。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饵料对真蛸生长性能的影响。贝组中真蛸日均摄食量最高,而饵料转化率低于鱼组与蟹组。鱼组与蟹组的日均摄食量差异不大,其中蟹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高于其他三组且经济效益最佳。鱿鱼组的日均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比均低于其他三组。2.饵料种类对真蛸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与丰富度的影响。经16S r RNA测序结果可获得鱼组、蟹组、贝组和鱿鱼组的OTU个数分别为862、658、695和519。鱼组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均高于其他各组,而鱿鱼组的丰富度最低;在门的水平上,螺旋体门、软壁菌门等10个门为真蛸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摄食率最大的贝组真蛸肠道菌群中的支原体、乳球菌等11种菌为优势菌群,特定生长率最大的蟹组中真蛸肠道菌群中的弧菌、小纺锤状菌等5种菌为优势菌群。3.饵料对真蛸肌肉风味和营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蟹组的挥发性酮类和醛类的总含量高于其他三组,较其他组呈现更丰富的风味;所有四个实验组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蟹组的脂肪酸含量更加符合人类摄入标准;蟹组中的多种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三组,且蟹组的每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鱿鱼组(p<0.05)。与其他饵料相比,蟹肉喂养的章鱼对人体健康更有益,鲜味和营养价值也更高。4.饵料种类影响真蛸的基因表达。经转录组测序分析,蟹组与贝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967个,在蟹组中高表达的有526个。蟹组与鱿鱼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134个,在蟹组中高表达的有510个。贝组与鱿鱼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390个,在贝组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有580个。贝组与鱿鱼组的基因差异表达水平最高。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后,发现了有关真蛸肌肉脂肪酸、氨基酸、糖类等风味营养及品质方面的信号通路。5.基因调控真蛸的肌肉品质。经KEGG富集和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共表达联合分析,发现脂肪醛脱氢酶家族的基因成员(ALDH16A1、ALDH3A2)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的基因成员(ACSL3、ACSL4、ACSL5)可能对真蛸肌肉的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起着关键调控作用;ASS1、ASL、ARG1对于调控精氨酸可能起着关键作用;真蛸肌肉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的调控可能与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家族成员(GPT、GPT2)有关;真蛸肌肉口感可能与富集在糖酵解或糖异生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TPI和PKM有关。综合本研究的结果,在真蛸养成过程中以蟹类作为饵料,真蛸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可以达到最佳水平,真蛸肌肉在风味最佳的情况下最符合人类的健康标准;筛选出了12个可能与真蛸肌肉品质相关联的关键基因,为饵料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构建真蛸肌肉品质的基因网络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水体溶解氧(DO)是虾类获得氧气的主要来源和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在虾类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水温、水深、气压和有机物含量等因素可使水体DO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引起虾类应激而发生逃避反应,抑制虾类的生长发育,导致虾类蜕皮频率降低、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严重时出现虾类死亡,给虾类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广泛分布于我国沿岸,具有生长
随着DNA条形码和eDNA技术的快速发展,两项技术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但是针对不同的领域或者研究方向,在原理基础相同的条件下,技术路线、方法流程、数据分析等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分。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开展了对市售三文鱼商品种类组成研究和鲽形目鱼类DNA分类学研究;随后对eDNA技术的优化及其在人工饲养环境中鱼类多样性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两项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和讨论,分析其
凤鲚(Coilia mystus),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主要栖息于沿岸浅海区或近海,曾是长江口著名的“五大渔汛”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为影响和环境变化等的共同影响,凤鲚资源量明显减少,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于应激性强,凤鲚的人工繁殖也尚未成功。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凤鲚资源,本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凤鲚仔稚鱼的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
维氏气单胞菌是花鲈养殖中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引发细菌性败血症,主要表现为腹腔充血、出血,脾脏和肾脏等器官发生病变,给花鲈造成一定的危害。目前,鱼用疫苗和中草药物是防控水产细菌性病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针对花鲈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进行探究,并通过制备单价/二价灭活维氏气单胞菌疫苗与中草药水提物,分析鱼用疫苗与中草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旨为维氏气单胞菌防控提供理论支持。(1)本研究对所分离的维氏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洋酸化现象,且随着海水中CO2分压的不断增大,海水中的相对溶氧量(DO)逐渐降低,海洋酸化将同时导致海洋生物受到酸碱度失衡和低溶氧胁迫的双重压力,进而引起海洋生物生长和免疫功能降低、新陈代谢减缓、甚至可能会因更容易被捕食而导致大规模死亡,最终给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开展酸化-低氧胁迫对海洋生物的生物响应,进而预测全球变化对海洋生物的潜在综合影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金钱鱼科(Scatophagidae),金钱鱼属(Scatophagus),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部、南海和北部湾地区。金钱鱼既是食用鱼又是观赏鱼,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南方沿海池塘和网箱养殖的重要种类。金钱鱼盐度适应范围广,具有很好的推广养殖前景。但盐度改变会对其生长和生理生化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抗氧化系统是抵御
鱼类的营养价值和组成成分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鱼类自身因素(品种、性别、生活阶段、部位、健康状态和繁育状态等),以及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和盐度等)和饵料等外源因素[1-4]。因此,本实验以灰海马为研究对象,探究内源因素(生活阶段和健康状况)及外源因素(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的影响。海马为名贵药材,探明不同阶段的营养即活性成分含量对养殖海马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设置了三个实验:1、
食物联系是海洋鱼类之间最主要的关系,鱼类食性及营养级研究是渔业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与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广泛分布于我国近海,也是南海区灯光围网和拖网的重要渔获对象。本研究选取带鱼与蓝圆鲹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鱼类在现有环境下的食性与营养位置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带鱼δ15N值范围10.14~15.00,平均11.77;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网箱养殖、资源增殖和休闲垂钓的理想鱼种。近年来,随着许氏平鲉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受病害防控技术的限制,养殖病害时有发生,病害种类越来越多,其中以细菌性疾病最为常见。弧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细菌,由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引起的弧菌病已被认为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
鲤(Cyprinus carpio)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泛的淡水鱼之一,其中大部分鲤的养殖分布在中国,年产量约为300万吨。我国有丰富的鲤科种群,如黄河鲤、松浦镜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瓯江彩鲤等,其中黄河鲤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占有重要地位。鱼类肌肉富含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是其营养和鲜美味道的主要来源。然而,影响黄河鲤肌肉氨基酸与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