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异同及影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分级的因素。材料和方法:搜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2005年5月~2011年12月124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患者,根据DSA造影表现明确并分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组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梗阻部位、发病肢体性质、临床表现、缺血程度、某些既往史(吸烟史、既往栓塞史)及临床合并症(心房纤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梗死、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肾功能减退)。使用SPSS11.5软件分析这些因素在两者间的差异性,以及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中某些因素对肢体缺血分级的影响。结果:124例ALI患者中,经DSA造影检查入组病例82例,确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59例(71.9%),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23例(28.1%)。急性动脉栓塞部位好发于髂股动脉(χ~2=4.057,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部位(P=0.001)。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χ~2=5.121, P<0.05)和运动障碍(χ~2=9.146, P<0.05))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对侧动脉搏动相对正常(χ~2=15.655, 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χ~2=8.567, 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χ~2=6.133, P<0.05),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χ~2=4.774, P<0.05)。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合并糖尿病(χ~2=18.622, P<0.05)、高血压(χ~2=9.857, P<0.05)及吸烟(χ~2=5.417, P<0.05)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者(χ~2=6.133, 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χ~2=3.973, 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对可能影响缺血程度分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时间、糖尿病及梗阻性质(栓塞/血栓形成)可影响患者缺血程度(P<0.05)。结论:在本课题82例急性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患者中,有助于鉴别两者的临床因素包括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对侧动脉搏动情况),梗阻的部位,既往有无间歇性跛行及栓塞史,缺血程度及外周血管疾病(PVD)的高危因素(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缺血时间、糖尿病及梗阻性质与急性肢体缺血分级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