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性评价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课程评价改革运动,它是建构时代课程评价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评价方法之一。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它是指对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在真实性任务中展现自我、解决问题策略及能力的评定;而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它是指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方法,具有真实性、多元性、导向性和整合性等特点。从真实性理念出发探究中学德育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中学德育课堂教学优化的实现,促进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而且能有效地推进中学德育新课程的改革,在中学德育课程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图表法、实证法等研究方法,拟从四个部分对真实性评价在中学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第一部分为真实性评价概述。主要阐述了真实性评价的内涵、特点及一般操作模式,简单介绍了基于观察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及档案袋评价等评价方法的操作步骤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德育课程的特点阐述真实性评价在中学德育课堂教学发展中的意义。第二部分从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对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真实性评价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理论依据的分析主要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三个方面展开,实践依据的分析则主要体现于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中学德育新课程的发展需求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主要对真实性评价在中学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主要从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课堂文化三个维度展开,分别从评价维度和评价标准的设定、评价工具的选择、案例探析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真实性评价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评价过程中的信度与效度问题、德育教师评价意识与评价能力的提高问题和对真实性评价进行再评价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对真实性评价的探究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课程评价改革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国际难题。在德育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以评促教,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评价与教学一体化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本论文的重点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笔者尝试从中学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由师生互动产生的课堂文化等方面对真实性评价在中学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