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与我国自身资源条件的约束,我国进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在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创新主体。2016年我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近80%,企业已成为创新投入主体。在此背景下,探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股权结构是研究公司治理的“元”问题,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控制企业经营中的创新决策,故研究企业创新时,股权结构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从终极股东视角来探究企业股权结构,是从根本上发掘企业终极股东,也就是最高决策者的决策机制,更有助于研究其控制公司的治理问题。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控制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献时发现,当前对终极股东控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终极股东控制能力指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根源在于终极股东的持股比例。由此可见,终极股东的控制能力对公司治理有重要意义,当前综合地对终极股东控制能力的探讨较少。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终极股东控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已有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选择2007~2015年中国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终极股东控制程度数据、终极股东的控制结构数据、终极股东控制方式数据,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终极股东控制能力现状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终极股东控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通过对整体上我国上市公司的终极股东控制能力的现状及演变趋势的分析,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终极股东股权集中度较高且逐年增加,第二、三终极股东股权制衡作用较弱,两权分离度逐渐减少;2政府终极股东数量最多,家族终极股东其次,外资与集体终极股东数量均较少;3政府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最低,外资终极股东最高,家族终极股东居中;4目前我国终极股东控制结构呈现“扁平化”发展趋势,即控制链条数增加,控制层数减少;5终极股东通过实业公司与事业单位控制上市公司的数量减少,投资公司与直接控制比例增高。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过程十分复杂,除了受到自身规模、行业定位等的影响,终极股东控制能力的影响十分重要,同时还受到外部的地区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终极股东控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终极股东的控制程度方面,终极股东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投入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两权分离度与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2终极股东的控制结构方面,终极股东控制链条数越多、控制链层数越少,上市公司股东的金字塔集团越“扁平化”,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越高;3终极股东的控制方式方面,终极股东通过实业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控制的控制方式对技术创新投入有正向影响,而终极股东通过投资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控制的控制方式对技术创新投入存在负向影响;4终极股东的所有制类型方面,政府终极股东对技术创新投入有负向影响,不同政府层级中,省级政府终极股东技术创新投入最高,家族终极股东对技术创新投入有正向影响;5对于涉农上市公司,其终极股东的控制程度、控制结构、控制方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全样本公司一致。不同的是对于涉农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是政府时,其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非政府终极股东。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降低盈利性国有经济产业的终极股东控制程度;2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精细化国有企业改革路径设计;3突出国有涉农上市公司的公益性产业经济功能;4扁平化终极股东的金字塔型控制结构;5鼓励终极股东采用实业公司的控制方式。这些政策建议有助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