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预防意外伤害的认知及教育规律——上海、南通二年级小学生比较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_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儿童和青少年遭受了生命健康上的重大损失。本研究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扎根观察、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对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安全教育中的认知特点和教育规律,以及其在一线城市上海市、三线城市江苏省南通市之间可能存在的对比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是实证研究,主要探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梳理意外伤害事故相关的安全要点,调查各个安全要点在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以及教学规律和特点;2)小学生的“知、情、意、行”规律,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方法。3)对比上海地区和南通地区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普遍规律和地域相关特点。   研究发现,老师在谈及如何评价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范围时主要有“普遍性”、“紧迫性”、“顺应教育规律”、“现有课程效果”四项考察维度。   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确保学生安全是小学老师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无论大小老师都会同样对待。老师认为大部分的安全意识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的形式加以改善,系统化的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和制定实践演练训练内容,可以帮助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研究还发现,相比之下上海的家长对孩子遭遇意外伤害事故的容忍阈更低,而南通小学生所能获得的活动自由度更高。   在反映意外伤害事故认知特点的“下定义”维度上,大部分的二年级小学生只能以“造句”的方式来下定义,或者只能说出一些比较明显、简单的特征属性;在“阐释原因和结果”维度上,大部分二年级小学生不能完全正确的回答造成意外伤害事故的危险原因,不知道其中的机制和联系;在“危险情境识别”维度上,大部分二年级小学生都能辨识出危险情境图片中的核心情境及其要点,并指出正确的应对方式方法,这说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将更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结论是: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仍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他们的安全教育需要设计的更加具体生动,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应当纳入到小学生的日常课程体系中来。
其他文献
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任教师的职业认同应该得到普遍重视,由于他们刚参加工作不久,对教师职业各方面还没有完全了解和适应,较容易出现职业认同问题。职业认同感偏低会对教师
期刊
本文立足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的现状,针对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远程集控新形势,阐述了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集控的方式设计及实现方法,对电力行业开展流域化远程集控工作具有积极
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太网通信模块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设计概要、软件思路和部分关键问题的思考,对PLC以太网模块的模块化、高实时性、可靠冗余等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一
期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标准的态度体验,学生对于科学的情感差异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如何引导学生的科学情感发展呢?发挥学科吸引力、建立新型师
期刊
随着当前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在绿色能源中太阳能属于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被公认为是取代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最佳选择。因此本文以太阳能为研究对象,以太阳能发电技术为研究目标,着重从聚焦型太阳能发电技术以及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这两个技术探究了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进展,希望能够为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