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比较各组VD大鼠治疗后Morris水迷宫测试成绩,验证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记忆能力的影响。2、通过HE染色观察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3、检测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海马区Ngb和HIF-1α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国际公认的4-VO方法改良后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2、选取12只仅暴露4条血管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另外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各12只。电针组予以针刺百会、风府穴,同时予以电针刺激,刺激电流1m A,频率为2Hz,每天治疗1次,留针30分钟,从治疗开始每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一天,共治疗4周。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治疗,与电针组同时开始治疗,每天一次,每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一天,共治疗4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只做抓取、固定而不给予任何治疗。3、于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筛选大鼠及检测大鼠认知记忆能力的改善。4、使用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5、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Ngb和HIF-1α蛋白的定性、定量分析(神经元:采用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星形胶质细胞:采用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6、采用RT-PCR方法检测Ngb、HIF-1α和p53RFPm 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水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电针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明显(p<0.05),其中电针组比药物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HE染色于400倍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可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部分神经元突起出现病理性缩短甚至消失。电针组、药物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增加,排列相对整齐,细胞结构及形态基本正常,细胞水肿程度较轻,且电针组更明显。电针组和药物组较模型组,大鼠脑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减轻,Ngb、HIF-1α、NFm 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53m RNA、GFAPm 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相比,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针刺“百会”、“风府”能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水迷宫成绩,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并能通过促进大脑海马中Ngb、HIF-1α、NF的表达,降低P53、GFAP的含量,来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