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着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加深,国内外各界都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方式也日益丰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结合成为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并且正在被市场进一步检验。 在保护为目的的前提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与旅游结合以及采取何种方式结合等等,如果没有理论上予以解决,很难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旅游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从基于保护的目的,通过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入手,并且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基础上,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有天然的渊源关系。 (二)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性以及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德尔菲法,通过对相关旅游专家及学者的征询,确定了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三)以吉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案例进行定性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状况,并在旅游应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应用综合评价,得出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价值属于优良等级,适合旅游应用。(四)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及吉安的现实状况,本文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进行整体保护,然后根据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分类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提出了原生地保护、生产性保护、异地集锦保护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方法。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体,特别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相关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