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现象,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别是控股权的高度集中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进而可能影响到企业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股权集中度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对在2006年底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970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现象,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别是控股权的高度集中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进而可能影响到企业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股权集中度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对在2006年底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970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尚未发展起来,银行贷款已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途径。然而银行债权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公司逃债事件频频发生,因此股东和管理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代理成本问题研究现状的综述,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债权人代理成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股东和管理者侵害债权人利益的两大方面,对债权人代理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第一,作为契约合同的固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智力资本成为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对企业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企业价值已经不单单来源于有形资产,而是主要来源于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本及对智力资本的应用效率。因此智力资本得到了各界学者的关注,成为了现代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文首先以智力资本为基础建立了企业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然后深入研究智力资本的
二零一零年四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的发布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如何才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依然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落实的深度、广度和效度,便成为了学术界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我国制造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制造业公司由于管理机制落后,阻碍了生产经营的发展,甚至面临破产。因而有必要以制造业为样本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国内外学者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倾向于认为公司的财务危机发生在某单一年度,但是在公司的生命周期中,财务危机是一个由明显到不明显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存在着具有不同特征的发展阶段。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识别财务危机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内部治理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日益为企业及理论界所关注。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既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深刻影响着公司的市场价值。目前国内关于公司内部治理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研究通常只将重点放在分析公司内部治理的某一方面(如董事会构成、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经营者报酬等)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从公司内部治理整体上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将从股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行业的相关性,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虽然受损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不同程度的与风险管理不力有直接的关系。针对当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薄弱,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案例研究为手段,对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投资失利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进一步鉴别影响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确立了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又因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签订的不完备性,使得经理人处于相对的信息优势地位,恰逢“道德问题”的存在,有可能使经理人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通过操控会计盈余,如粉饰财务报表、扭曲会计信息,反映给投资者不真实的财务状况。世通、安然、银广夏等事件都表明,经理人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对财务的扭曲,最终导致公司退出资本市场,使投资者蒙受巨大
企业融资决策理论在财务学中一直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财务领域中长盛不衰的课题,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外财务理论研究表明,不当的债务期限搭配会危及企业的财务安全,更严重的是可能危及一国的金融安全。在中国,地区间市场化程度存在巨大差异,对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债务履行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有持股比例人缺位问题,使得股东约束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需要建立在债务约束基础上的治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司治理问题逐步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的丑闻,以及最近发生的次贷危机,导致美国若干金融公司因内控不力而相继倒闭,使公司治理重新步入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成为关系到公司存续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步入21世纪,中国公司治理的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中国上市公司基本都建立起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
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很多公司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资本所有者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却成为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也成了当前我国高管激励问题争论的根源。目前我国中央企业上市公司针对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对于高管激励与股东权益实现之间的关系尚没有完全的定论。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