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日本由于地理上的邻近性以及历史上双方频繁的交往使得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的特点。例如园林。按式样分,中国和日本的园林均属于自然式山水园。顾名思义,即以模仿大自然中的山、水来构建园林景观。那么,“山”和“水”自然成为了两国园林造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从样式上看一脉相承的两个国家的园林,究其内涵和本质,却又都具有各自的特别之处。本文以中日两国园林中重要的造景元素——“水”作为比照的对象,通过比较双方各个历史时期的理水之法,以及中日两国园林史上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两本书——《作庭记》和《园冶》中关于水的记载,从而洞悉出双方在园林理水方面所存在的真正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性原因。在日本的飞鸟、奈良以及平安时代初期,园林的建造均是以中国为范本。大批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以及频繁的人员往来从中国带去大量经书、典籍的同时,将隋、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法律条文以及文化艺术等都传到了日本,其中不乏有关造园的技术和工艺。据史料记载,日本最早的园林形式与中国“一池三岛”的构建方式是一脉相承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唐逐渐走向了衰落,同时日本人在吸取了中国造园方面先进的技艺之后,开始探索如何与自身的文化和习惯相融合。自此,中日两国的园林沿着两条看似相近却又不尽相同的道路向前发展,并因此在园林理水方面表现出了五点不同之处。这五点只是一个表象上的区别,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国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孕育出来的对于美的理解所存在的不同观点。同时,通过《作庭记》和《园冶》的比较发现日本人相当重视园林理水,这或许是受到了岛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一出生便生活在被水包围的环境之中。比较园林理水的区别主要是为了透视出中日两国在园林文化上的差异。“智者乐水”和“上善若水”这两句话引用到中日两国的园林比较中,恰如其分地阐明了中国人对于园林水景的喜好以及日本茶庭中“精神之水”的存在依据;日本的“枯山水”园林与中国园林中“无水之水”的铺地比较则深刻地反映了两个国家对于园林中“假水”色彩上的倾向性取舍。这一系列不同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两国在造园方面侧重点的不同——中国园林重“景”而日本园林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