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技术(PIE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适合我国孕妇的分娩镇痛给药方式。方法:采用整群取样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进入我院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把所有孕妇分为脉冲注药泵组(A组)和一般注药泵组(B组),每组各100例孕妇。A组脉冲注药10ml,2分钟完成注射,间隔时间1小时,自控用药5ml,锁时30分钟;B组负荷量10ml,持续剂量10ml/h,自控用药5ml,锁时30分钟。镇痛泵药物为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ug/ml+生理盐水,总量120 ml。记录孕妇的一般资料,记录两组发生爆发痛例数及首次发生爆发痛时间,记录两组在镇痛1h、2h、4h、6h宫缩时的疼痛状况、运动阻滞情况;记录两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记录镇痛药物用药总量、使用催产素患者数量、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按压次数,第一次追加药物时间,记录两组的麻醉平面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孕妇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ASA)、年龄、孕周、身高、体重、镇痛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与B组孕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爆发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且A组产妇镇痛后出现爆发痛时间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后1h、2h宫缩时的疼痛VAS评分对比差异较小,4h、6h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显著;所有孕妇在镇痛期间的Bromage评分均为0分。A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药物用药总量、使用催产素患者人数、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按压次数都显著少于B组,第一次追加药物间隔时间长于B组(P<0.05)。所有孕妇都顺利完成阴道分娩,A组麻醉平面高于T10比例为36%,显著高于B组的17%;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两组在分娩期间的低血压、恶心、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技术可减少镇痛药物用药总量,减少爆发痛的发生与缩短第一产程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可使母婴获益,是分娩镇痛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其他文献
炼油废水作为主要的工业废水之一,具有生物降解难度大、毒性强等特点。在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情况日益加剧,下游生化处理单元冲击风险加大,且在受到冲击后无法快速恢复其废水处理功能,造成污水处理厂无法长周期稳定运行。据此,本研究以两个典型污水处理厂炼油废水进水和不同处理单元出水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废水的生物毒性,结合毒性鉴定评估方法(Toxicity Identification
学位
背景:中枢和(或)外周神经损伤后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当成年人经历周围神经损伤时,脊髓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为“经典激活状态”(M1小胶质细胞),产生大量炎性因子,使脊髓背侧角神经元变得敏感,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幼年期与成年时不同,幼年期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延迟发生,研究证实其机制可能是幼年时神经损伤后脊髓小胶质细胞呈M2抗炎型表达,至青春期时转化为M1促炎型小胶质细胞从而产生疼痛行为,但小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低渗透油田,特别是致密型油藏的持续开发,采用水平井开发及多段压裂技术,实现了难采储量的有效动用。与传统开采工艺相比,采出液中含有压裂液,这部分压裂液随采出液被集输至联合站,压裂液中含有的多种表面活性成分且其具有较高的粘度,会对油气处理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联合站的平稳运行。目前国内对压裂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压裂液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等方面,而对含压裂液原油脱水处理的工艺涉及较少,主要集
学位
背景:疼痛是影响人类生活水平的严重疾病之一,至今没有完全治愈该疾病的方法。炎性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类型,它的发生与外周和中枢敏化导致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有关。神经系统的兴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改变,其中,离子通道的改变是常见的影响其兴奋性的因素之一。KCNN4能够通过调节钙离子以及钙依赖性后超极化电流来改变膜的动作电位,以此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ACC是胼胝体吻部高度连接的皮质脑区,它作为大脑边缘系统
学位
我国主要油田分布广泛,受地域环境沉积因素的影响,土壤及原油物性差异较大,导致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不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典型石油污染场地中石油污染土壤和背景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石油污染土壤清洗工艺参数以及原油在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土壤分型结果,进而获得适用不同类型石油污染土壤的清洗工艺参数集群,降低土壤修复后续处理工艺的难度,同时提高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主要结论如下:1
学位
背景:胸科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是胸科手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0-50%。与年轻人群相比,老年患者具有更高的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众多影响预后的因素中,麻醉深度对预后的因素被广泛研究。现有研究表明深麻醉对死亡率有显著影响,而肺部并发症作为导致胸科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证明其与麻醉深度的
学位
高压膜(纳滤(NF)反渗透(RO))技术在石油、石化废水回用与外排脱盐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膜材料是实现其高效分离的关键,而现有的聚合物膜材料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折衷效应,高渗透性聚合物膜通常选择性较差,反之亦然。因此,探索新的膜材料和制备方法对于实现石油、石化废水的高效回用和外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将氧化石墨烯(GO)及氨基化氧化石墨烯(NGO)掺入聚砜(PSf)支撑膜中,在支撑膜表
学位
背景:胃癌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社会经济极大负担,每年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居于前列。部分患者即使疾病早期出现临床表现但也未能重视,部分患者则由于早期无临床症状,直至疾病中晚期才出现,导致大部分患者在就医时疾病已经进展至中晚期。治疗效果欠佳,总体生存率偏低,治疗后生活质量也未能得到明显改善。预后依靠胃癌TNM分期系统,且确定TNM分期依赖手术、病理和影像学检查。有些患者对于手术不能耐受,且
学位
丙烯腈四效蒸发凝液含有较多腈类和含N杂环类物质,因而可生化性差、有机物含量高,直接使用生化处理容易出现出水水质不达标的情况。当下将该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后再进入生化处理单元的方法限制性较大。本论文提出以电化学氧化联用电渗析对丙烯腈四效蒸发凝液进行处理,利用电化学氧化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将凝液中降解污染物,再利用电渗析脱除电化学过程中添加的盐类,最终达到去除有机污染物、提高可生化性的目的,同时回收所加盐类
学位
六价铬可以通过自然以及人类活动进入到土壤中,它在土壤中的累积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传统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成本高且会导致二次污染,而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可以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并同时产生电能,是一种新型且应用前景较好的技术。但是,目前MFC对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还不理想且修复时间长,不能较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因此,本研究利用廉价易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