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十力融会各家,建立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完整的哲学体系,若离开其体系框架,将无法真正理解其内蕴。因此,本文着眼于熊十力哲学中《新唯识论》体系结构的研究。 熊十力的哲学始于认识论,他将认识分为性智与量智,性智是一种神秘的直觉,量智则是一般意义的理智。在性智这种直觉下,熊十力确立了本体与现象“不二”的最高原则,简称“体用不二”。出于“自悟悟他”悲心,熊十力围绕“体用不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体用不二”并不是一个可以用理论来证明的命题,它基于熊十力的自身体验而不证自明,所有的理论都只是对它的演绎和阐发。 “体用不二”的完整表述是本体与现象“不一不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从用到体,是从现象的“不一”到本体的“不异”,也称“摄用归体”;从体到用,是从本体的“不异”到现象的“不一”,也称“摄体归用”。逻辑上说,这两个方面本是平行的,但从实践上说,则是先有“摄用归体”,后有“摄体归用”:前者是《新唯识论》的主旨,可以说是“立大本”,即修身养性的“内圣”思想;后者主要是熊十力后期的思想,可以说是“开大用”,即经世致用的“外王”思想。 作为《新论》的主旨,“摄用归体”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从本体与现象的“不一”,有“扫相显体”;从本体与现象的“不异”,发展出“即用显体”。逻辑上这两者并没有先后之分,但实践上,须先有“扫相显体”,后有“即用显体”。前者表现了佛家的“寂”;后者则表现了儒家的“仁”:二者统一于“觉”。为实现前者,熊十力借鉴了佛学上的“境识双遣”而建立“新唯识”;为实现后者,则建立起“相反相成”的“一生二,二生三”的模式,进而在此模式下,依次建立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心性修养理论,本体论将“本体”落实到“本心”,人生论则将“本心”落实到“人心”,心性论则将“人心”中“净习”的彰显汇归到“本体”,从而完成了“体用不二”从纯范畴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一个“自我”实现过程。 《新论》的哲学是一个逻辑演绎的体系,熊十力本人也并不否认这是一个“权宜施设”的理论。实际上,《新论》的哲学体系按照其认识论严格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范畴及相应的哲学理论。“扫相显体”属于现象层次,“即用显体”的本体论等则属于施设层次,而两者都汇归于“证会”的本体层次。 总之,“体用不二”来源于“反求实证”的实践,虽展开为繁富的理论,但最终也汇归于“欲了本心,当重修学”的“实践工夫”。因此,《新论》的哲学体系在于引导学人在实践工夫中体认,也只有通过体认才能真正理解其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