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功能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Resting-state fMRI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为研究手段,通过比较电针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与同节段的非经非穴点(同节段手阳明大肠经曲池穴与手少阳三焦经天井穴的中点)激活脑区的差异及其功能连接的变化,初步探讨电针大肠经合穴曲池与大脑的投射对应关系,为针刺曲池穴治疗功能性腹泻发挥效应的中枢机制的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8例功能性腹泻患者,采用自身交叉配对的方式,第一次试验时电针右侧曲池穴(观察组),隔一天之后第二次电针其同侧非经非穴组(对照组)。以双侧前扣带回为种子点,分别对两组针刺前静息状态、电针刺激状态进行r-fMRI扫描,采用功能连接作为观察指标,运用MATLAB. REST和DPARSF等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各自与前扣带回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图像,进而分析两组间静息态、电针刺激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及两组自身经电针刺激前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1功能性腹泻静息状态正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前扣带回,右侧岛叶,右侧中央后回(REST One sample T-test, P<0.05);负激活的脑区有:右侧顶叶顶下小叶,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双侧颞中回,双侧枕叶舌回,左侧中央前回(REST One sample T-test, P<0.05)。2.与静息状态相比,电针曲池穴后显著活跃的脑区即正激活的有右侧楔叶,右侧枕中回,左侧顶上小叶(REST Paired T-test, P<0.05);显著抑制的脑区即负激活的有左侧边缘叶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顶下小叶(REST Paired T-test, P<0.05)。新激活的脑区为左小脑下半月叶,右小脑下半月叶,左侧小脑后叶椎体,左侧枕叶楔叶,右侧顶叶楔前叶,左侧颞叶颞上回,左侧额下回。3、与静息状态比,电针非经非穴后显著活跃的脑区即正激活的有:右侧扣带回,双侧枕叶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中央后回(REST Paired T-test,P<0.05);显著抑制的脑区即负激活的有:左侧颞上回,右侧额中回(REST Paired T-test, P<0.05)。新激活的脑区有左侧楔前叶,右侧枕叶梭状回。4、与非经非穴组比,电针曲池穴(静息态)激活的脑区大体一致,非穴组比曲池组正激活了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顶叶楔前叶(REST Two-sample T-test, P<0.05)。5、与非经非穴组比,电针曲池穴(扎针态)正激活了左侧小脑后叶山顶,左侧边缘叶后扣带回(REST Two-sample T-test, P<0.05)。结论:1、本课题的试验对象为功能性腹泻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激活的是双侧前扣带回,双侧颞中回,双侧枕叶舌回,右侧岛叶,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顶下小叶。相比正常人的默认网络,病理状态下的默认网络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在岛叶,部分颞叶以及部分枕叶,这些脑区是内脏感觉、情绪有关的脑区,可能是由于功能性腹泻患者具有内脏高敏,焦虑与抑郁所造成,该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2、电针曲池穴与非穴均可以减低扣带回,岛叶等内脏感觉中枢的激活,削弱内脏高敏感,有效地改善功能性腹泻患者内脏高敏感状态,笔者推测这可能是针刺曲池穴非穴都能有效缓解功能性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的内在神经生物学机制。3、电针曲池穴后新激活了左小脑下半月叶,右小脑下半月叶,左侧小脑后叶椎体,笔者推测小脑也有可能能够调节内脏的活动,降低内脏的敏感性,这一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4、非穴组静息状态下激活的脑区较曲池组静息状态下激活的脑区大体一致,非穴组比曲池组正激活了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顶叶楔前叶。这两个脑区是主要是与记忆的提取有关,这可能由于是同一位功能性腹泻患者隔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第二次核磁试验,情景再现导致这两个脑区的激活。5、两组电针刺激态经双样本T检验后,曲池组较非穴组有显著差异的脑区为左侧小脑后叶山顶,左侧后扣带回。初步推测经穴与非穴治疗功能性腹泻的差异与边缘系统、小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