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是某个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制约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语言技能教学还是文化教学,都离不开民俗,因为它直接规范着语言的输出,制约着交际的顺利进行。鉴于民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由于第二语言教学兴趣论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注意到大部分留学生对中国民俗感兴趣,因此本论文的主线是利用学生对民俗的兴趣将民俗与语言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本论文分为两个层面四部分来论述对外汉语民俗兴趣教学,第一层面为民俗,第二层面为学习兴趣理论。第一部分论述了民俗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密切关系:首先,某些民俗事象直接表现为汉语;其次,它作为交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得体交际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另外,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民俗知识。第二部分归纳了语言学习兴趣论。第二语言教学兴趣理论认为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转化到把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的目的之中,另外对外汉语教材是否具有趣味性也是对外汉语兴趣教学研究的问题之一。第三部分通过调查报告得出可以利用学生对民俗的兴趣实施语言教学的结论,并通过一套典型的汉语教材分析了民俗融入情况。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利用学生对民俗的深厚兴趣融合语言技能和民俗文化的具体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民俗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民俗对比,将课内与课外宽广的社会民俗环境结合都是民俗融入的原则。而且,利用兴趣将民俗与语音、汉字、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形成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民俗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的教学方式,并使学生由掌握语言技能逐渐转向熟知民俗背景,二者紧密衔接,达到在交际中减弱偏误、跨越障碍的目的。本论文采用了理论分析、调查采访、演绎与归纳等方法,力图对对外汉语民俗兴趣教学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本文对动态层面的语义民俗和语用民俗也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对外汉语民俗教学理论的深入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