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牛顿力学前概念形成分析及转变策略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zwzrz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是学习者在接受正式学习某个科学概念之前,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起来的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或与科学知识相悖的观念和理解。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概念的学习建立在前概念基础之上。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前概念境况,并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前概念的有效转变,将成为物理教学中需要探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中美同等概念水平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没有学习过牛顿力学概念的中美学生(实验组)和学习过牛顿力学概念的中美学生(对照组)的牛顿力学前概念进行了调查统计。总结中国学生牛顿力学前概念的表现形式,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学生前概念的异同,探讨学生形成前概念的原因,提出转变学生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案例。   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数据及回答理由分析发现牛顿力学前概念普遍存在于学生的认知中,测试结果归纳如下:(1)中国学生牛顿力学前概念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质点运动学、动力学、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的运动方向及路径等;(2)中美学生前概念对比发现,牛顿力学前概念不存在跨文化差异,即牛顿力学前概念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学生头脑中,学生持有的牛顿力学前概念种类基本一致;(3)通过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学生前概念大部分依然存在,有些前概念的选择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学生关于牛顿力学前概念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生活中的经验、缺乏感性认识、思维定势、数学标量思维。   最后,针对学生形成的牛顿力学前概念,提出了前概念转变策略主要策略是:认识前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等。论文中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给出了教学设计案例,期望能为一线的物理教师一些启示。
其他文献
期刊
近来恰逢机缘,我在英国学习一月有余。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早已风光不再,但行走在伦敦古老的广场街巷,我时常会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仿佛一下子被卷入了大历史的滚滚长河。  参观格林尼治的皇家海军学院旧址,开阔的草坪上孩童嬉闹,我的脑海中却浮现出100多年前,6个留着辫子的中国人走进这里的一幕。严复、林永升……他们彼时并不知晓,自己的名字会被铭刻在历史之柱上。  拜访摄政街上的中国驻英大使馆,三楼一个小隔
目的:在中西方人格结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人人格特质形容词入手进行人格结构的行为指向结构还原并确立其行为指向关联方式;为得到个体、群体乃至全人类人格结构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