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重症脑损伤患儿VEEG脑电监测特征和入院时GCS评分与近期预后进行分析,探讨重症脑损伤患儿VEEG脑电活动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利用Young’s脑电分级在重症脑损伤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重症脑损伤患儿,在入住PICU时进行GCS评分,并在入院期间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发生后72h内进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针对刺激后脑电背景活动变化、生理睡眠结构的存在、是否有癫痫波发放、是否存在运动性发作、是否有癫痫持续状态发生,是否存在爆发-抑制波形、脑电活动是否表现为电压低平及Young’s脑电分级等脑电特征分类记录;以患儿出院时情况为近期预后终点,运用小儿大脑与总体表现分类评分(PCOPCS)作为近期预后评定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PCOPCS:1-2分)、预后不良(PCOPCS:3-4分)、严重预后不良组(PCOPCS:5-6分);并与其GCS评分和各项脑电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病例103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28±3.46岁(0.12~14岁),其中预后良好组n=36,预后不良组n=30,严重预后不良组n=37,将近期预后分组与各项脑电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入院时GCS、刺激后脑电背景活动变化、生理睡眠结构的消失、电活动表现为电压低平及Young’s脑电分级在预后分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是否有癫痫波发放、是否存在癫痫性运动性发作、是否存在爆发-抑制波形与预后分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有:Young’s分级(OR=1.66,95%CI1.2769-2.1623; p<0.0005)与GCS评分(PR=0.809,95%CI0.7141-0.9169; p=0.001)。结论应用长程VEEG可作为重症脑损伤患儿判断预后方法,对刺激后无脑电背景活动变化(-)、生理睡眠结构的消失、电活动表现为电压低平及Young’s脑电分级越高为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GCS评分及Young’s脑电分级在对早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Young’s分级标准在儿童脑损伤昏迷患儿的应用仍有需要调整或修改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