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推移质颗粒识别和跟踪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移质运动规律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解决诸多水利工程实际问题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数字图像技术在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在基于推移质输移模型来深入分析推移质泥沙颗粒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水槽试验过程中,通过高速相机来获取推移质泥沙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而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泥沙颗粒的基本运动参数并且进一步分析研究推移质颗粒运动特征规律。本研究位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兴试验基地泥沙所水槽实验大厅,在直型玻璃水槽中开展了推移质泥沙颗粒输移试验。针对现有的试验条件,提出适应于复杂背景下推移质运动泥沙颗粒的识别与跟踪方法。首先采用高速相机采集了高时空分辨率下的推移质泥沙颗粒运动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提取出泥沙颗粒的运动轨迹、运动颗粒数量、运动时间以及运动距离等基本运动参数,深入研究了颗粒尺度下推移质运动的特征。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1)本文根据从顶部拍摄推移质泥沙颗粒运动的水槽试验,采用了适应于试验条件的图像采集系统,主要包括:IDT高速相机、相关软件电脑终端、LED光照系统、垂向于床面可调高度的高透光玻璃压波板等组成部分。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可以有效地规避由于水槽中水面波动导致无法清晰地捕捉到运动泥沙颗粒问题,同时改善了高速相机拍摄的光照条件,为能够清晰地获取泥沙颗粒运动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2)在开展推移质泥沙颗粒运动实验研究中,针对在复杂背景条件下,采用传统的颗粒识别与追踪方法相对产生误差较大的情况。本文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原始图像完成图像预处理,再采用图像帧间差分法进行图像相减得到灰度差图像,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图像转化为二值图像。再进一步利用matlab软件中形态学算法(腐蚀、膨胀)对二值图像处理获取颗粒运动的位置,并确定运动颗粒的质心位置;通过两帧图像灰度相关系数计算获取颗粒运动轨迹。(3)采用IDT高速相机对泥沙颗粒运动进行拍摄,选取其中8s视频资料,转化为200帧图像。对其中运动泥沙颗粒进行识别与追踪,获取运动颗粒进行识别,获取63个运动颗粒,近5000个泥沙颗粒的位置坐标信息。利用获取的基本运动参数数据对推移质泥沙颗粒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4)推移质泥沙颗粒在随水流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间歇性,泥沙颗粒在运动过程中时常出现运动-静止-再运动等循环运动状态,准确获取颗粒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速度等,进而对颗粒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其他文献
设计并合成4个新型的[N∧O]配体(L1-L4)及对应的8个钯、镍、铜、钴配合物(C1-C8),通过X-ray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测定其晶体结构;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的活化下,系
电磁隐身技术在现代军事科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上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就曾提出有关吸波材料的概念。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际应用层面,相关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吸波材料本身,吸波材料是实现电磁隐身的关键技术,我国对于吸波材料的研究开展较早,在相关领域均有成熟的理论与工艺支持。传统的吸波材料以涂覆型或结构型为主,例如具有复电磁参数的电磁波吸收剂或贴片
在当今社会,每一个企业都处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体系之中,因此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社会利益网络体系之下。但是,不言而喻的是,依靠企业内部的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形成的内生增长动力的不断壮大,则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企业的分配制度,作为企业自身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体现上述“内外兼修”的企业成长发展思想。首先,通过合理的企业分配制度优化,提高企业员工的福
图像处理中的不适定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在科学、工程计算及生活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图像恢复问题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是改善给定的图像.针对小维数的不适定问题,Noschese等人提出了一种修正的截断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本文,我们利用Noschese等人提出的截断思想,来改进Fuhry等人最近提出的一种新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从而得到了两种更有
肛门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指的是人体失去了对粪便的控制能力,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近年来,科研工作者提出人工肛门括约肌这一概念,为彻底解决肛门失禁问题提
本文研究了带有机器维修和工件派送的单机排序问题,该问题可以被视为一个集成生产和出站配送的排序模型.不同体积的工件需要在带有一个维修区间的机器上加工,且加工不可中断,然后由固定容量的车辆批次交付给顾客,车辆派送完一批后需要返回派送中心交付下一个批次,工件派送到不同客户处所需的时间不同.目标函数是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我们考虑两种情形,对于工件加工完成后由单车辆派送到多顾客的情形,我们提出了5/2-近似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预处理及头穴丛刺法对MCAO大鼠不同时间窗神经功能及MAG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行为学及蛋白角度分析头穴丛刺法及头穴丛刺预处理防治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穴丛刺法组(C组)、头穴丛刺预处理组(D组),每组18只,各组再按取材时间窗分为24h、3d、7d三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其中B组、C组、D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对SD大鼠进行
缓冲系统是一类经典的生物模型,它刻画了缓冲子在波传播中的作用.对该系统行波解和非平面波前解的深入研究,可以解释和预测一系列生物细胞内和细胞间的实际现象.因此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广泛地关注,但大多数都是数值模拟结果和一维平面波,而对于非平面波前解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首次用数学理论严格的证明了固定(不扩散)的缓冲子不会影响实验中观察到的二维V形钙波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我们通过构造一系列恰当的上下解,
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湖泊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洞庭湖湿地资源环境的治理保护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我们在洞庭湖选取了9个采样点,以河蚬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
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一种有效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通信技术,适用于多途扩展严重、频带资源有限的水声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和功率分配技术是水声通信中适应复杂水声信道和提高通信效率的关键技术,然而自适应技术需要根据信道状态信息(CSI)实时调整传输参数,在快时变信道中性能严重下降。故引入信道预测技术,使得自适应技术对具有长传播时延、快时变的水声信道也能保证其可靠性。因此,本文对基于信道预测技术的自